他在要理讲授中谈了耶稣在革责玛尼庄园的祈祷,向来自全球各国的信友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战胜在我们内心和周围的邪恶?
玛利诺会安神父卅七年前在日月潭畔打造「圣爱营地」,并购两艘营业船与廿三只独木舟,为台湾家庭和青年提供多元化水上活动。
教堂由荷兰籍的魏德治神父于1927年建成,以玛达肋纳命名,这是捐资者的圣名,具体是哪位教友,已经无从查考了。
在念这句经文的时候我们都俯首致意,因为遮盖天主的那块布被揭开了,祂那不可思议和高不可攀的奥迹触摸我们:天主成了厄玛努尔,天主与我们同在。 信德将一件如此强烈的奇事带给我们,以致使人重生。
肉身来自灰土还要归于灰土,而灵性是永远的,有病不治同样会死,不愿意接受治疗的结果将是把他丢在外面的黑暗中;在那里要有哀号和切齿(玛22:13)。我们引以为鉴吧!
(玛18:3) 耶稣为什么那么喜欢小孩子?小孩子单纯,知道自己一无所能,他会跟父母说我饿了,我渴了,我要……小孩子非常信赖父母。在主的面前,我们有多少孩子的性情?
(玛14:36;路6:19)啊!一摸就好,多大的诱惑啊!所以有时会慨叹自己没有生在耶稣时代的圣地,否则,会好好地抱着耶稣摸一摸——不!抱着耶稣摸个够!
凡是遇见基督的人,就像撒玛黎雅妇人那样不能隐瞒这一经验,而渴望与人分享,将别人引向耶稣。 教宗谈新福传的第二点走向人群时,再次提到他的训导中一个关键动词走出去。教宗表示,走向人群是基督信徒的圣召。
(玛10:42)如果我们适时作到了这一点,我们的功劳必在天国存留!请大家珍爱我们的教职人员,他们是我们灵魂的牧者,是天主恩宠的管理员。对于不称职的教职人员,我们也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不做过激的事。
耶稣说:凡所祈求的,就得到,凡寻的,就找到,凡敲门的,就给他开(玛7:8)。是全能的天主给了我孩子第二次生命。 孩子不但没有成植物人,而且生长得很健壮,个子也高,今年更考上了西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