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三钟经(梵蒂冈新闻网)教宗方济各1月13日主受洗节在三钟经活动中谈及耶稣和人的关系,以及耶稣和天父的关系。当天福音记述了耶稣在约旦河接受洗者若翰的洗礼。
他在讲道中指出:耶稣不是讲台上授课的教授,祂处在群众之间,让他们触摸自己,以获得痊愈。教宗在讲解当天的福音时,反思了耶稣生命中的三个时刻。首先是祈祷的时刻。耶稣整夜祈求天父。耶稣为我们祈祷。
我是1988年进徐家汇备修院的。我对王医生印象很深,当时徐家汇主教府共有两位医生,另一位是陈医生。陈医生走了,如今王医生也走了,我们今天送她最后一程。王医生对天主有信心,对人有爱心。
什么地方人的尊严和权利遭到蹂躏践踏,个人或一伙人的自私自利凌驾公益之上,人们习惯于手足互相仇恨残杀或彼此剥削,内部斗争导致团体种族分裂,危害和睦共存,恐怖暴力行动继续嚣张,缺乏求生必需品,前途希望渺茫,
在天主面前我们没有丝毫掩饰自己的能力,天主了解我们,祂直透良心,我们无处遁形。在本质上,在与天主对话的根源上,存在一种无声的对话,犹如彼此相爱的两个人之间的目光交汇:人与天主目光交汇,这就是祈祷。
青霞是一位很漂亮很优秀的女性。她的女儿是个智障儿童,今年十二岁了,不会说话,智力仅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有时候青霞也抱怨天主:为什么不赐她一个健康的女儿?
云南昭通教区在刘双豪神父的组织下,为玉树人民祈祷,并踊跃捐款。
透过听筒,听着她那一句句动情的话语,我们能感受到,她的身体已恢复得相当不错,精神状态也非常好。从一线战士变为非典病人,角色的转换并没有改变她的心境,她说:“信仰是我永远的精神支柱!”
这是罪人与耶稣的相遇。教宗表明:得救的首个条件是承认自己处於危险之中,得到治癒的首个条件是承认自己患病;而承认自己是罪人则是得到慈悲目光的第一个条件。让我们看看耶稣的目光,它是如此的美好,如此的仁慈。
正如耶稣所说:“人纵然赚得了全世界,却赔上了自己的灵魂,为他有什么益处呢?”(玛16:26)当我们以“爱好长久生活”的心态寻求天主,便是在承认:唯有源于上主的生命,才具备永恒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