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又说:“如果我们没有与基督密切契合,如果我们个人没有深刻认识基督,如果我们没有靠他的话生活,我们就无法向世界宣报基督的喜讯”。
当我带着这样的疑问不断地去体悟生活时,终于发现,原来事事感谢是因为祂给我们安排的每件事都是为我们从中获得裨益,每件事都是祂主动赐予我们的恩惠,都是祂流露的爱。不是天主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天主。
这位老人三十年代初期毕业于当时中国著名学府——辅仁大学,却在动乱的年代,因信仰问题而两次入狱,屡遭批斗,晚年的生活极其贫寒,但多次见到他,总是带着和善的微笑。
富人向主教说,自己虽然有很多财富,但是却感到生活的很不快乐。主教听了这位富翁的话,便带他到一个窗户前,对他说:“你向窗外看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这个富翁望窗外的人群说:“我看见了许许多多的人。”
中秋节弥撒北方进德张士江神父首先祝老人们中秋快乐,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他说:“老人是伟大的、可敬的,他们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为社会、家庭奉献了一生;老人是一个家庭的主心骨,维系和凝聚着全家人。
人感觉现世的生活受到很多限制,不够圆满,而且有很多不公平的现象,比如坏人享乐,好人受苦。因此对现世的生活并不满意。人在现世就希望与天主来往,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并在来生进入圆满的境界。
很多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问题,那么我们得出的结论,可能就更客观些,更正确些;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尽善尽美才发生的,就连最沮丧的事情也不例外,它是我们生命方案中的组成部分
教宗方济各深知罗马郊区吉普赛人的生活处境,他们不稳定的生活条件「有悖於人人应享有的权利,每个人都有权利过有尊严的生活,从事有尊严的工作,接受教育和得到医疗服务」。
生命在感恩中蒙受鸿恩,我们的信仰生活也在感恩中荣获天主的恩佑,尤其在我们的每天生活中,天主给了我们无数的恩赐,使我们不致承受过重的负担,因为主对保禄宗徒说:有我的恩宠为你足够了。
圣地基督徒人数不足当地总人口的2%,在约旦、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生活的1800万居民中仅有45万名基督徒,但他们深切地感到今天他们依然是耶稣历史的活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