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使饥饿者饱飨美物,反使那富有者空手而去。这是经济的革命。一个基督信仰的社会,在其他人还有所缺欠时,决不会贪求多得,而所拥有的亦只是为了能够有所施予。
我给饥饿的人吃的,给口渴的人喝的,我探望了病人、囚犯。慈悲善行正是耶稣教导我们的爱的道路,这条路与天主伟大的爱一脉相承!
教宗解释说:这是许许多多因饥饿、不义和战争而饱受磨难的人民的愿望;这是穷人、弱小者和被遗弃者的愿望。在这段时期,我们应当敞开心门,具体地反省我们如何且为谁而生活。
「贫穷、饥饿、武装冲突、新的奴役形式、对宗教自由的限制、环境恶化,以及核威胁,这一切都是必须不断省思的沉痛挑战」。
面对世界的战乱、饥饿和痛苦,文告说:“教会的使命就是要激发各民族怀抱希望。
饥饿者,受虐者,遭弃者,濒死者,酗酒者,吸毒者,麻风病、艾滋病患者,战乱中的难民、雏妓……皆属于凄凉无助的弱势群体。
因而,当杜鹃一次又一次地预报大地即将春暖花开,当云雀反复赞颂树林晨曦复苏的时候,这两只饥饿的哑鸟,仍然满腹牢骚地坚持自己的见解,无休止地埋怨着。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也可能无所谓喜欢不喜欢。
现今,我们也迫切需要解决新的问题,诸如贫穷、饥饿、落后、财经危机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因为各民族的发展特别取决于承认大家都属于一个大家庭。
教宗指出,对抗饥饿必须与抵制浪费同步进行,不能消除一个,却不阻止另一个。“浪费表现在不珍惜物资,不关心缺乏物资的人。浪费是丢弃文化最残酷的一种表达”。
而一项具有临在意义的工作,是透过教宗赈济所来陪伴饥饿和患病的人。我此时此刻感受到莫大的不确定性,这也是个发挥巧思创意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