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教堂举办的儿童弥撒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弥撒中的读经、辅祭全都由儿童承担,促进了儿童参与弥撒的积极性,也值得广大堂区借鉴。
十一月二十日“世界为儿童祈祷和行动日”之际,教宗还特别为儿童的现状发出呼吁指出,“后天将在联合国举行‘世界为儿童祈祷和行动日’以纪念《少年儿童权力公约》实施二十周年。
多年来,该基金会一直在照顾弱势群体,特别是面临严重社会困境的儿童与青年。
倘若家庭陷入罪恶,或远离教会,教会也不遗弃它,反而总是尽一切力量设法照顾、医治家庭,邀请家庭改过迁善,与上主和好。
几个股东开始还照顾我的情绪,都来安慰我,可时间一长,他们一分钱的红利没分到,连放在我这里的本钱也没了踪影,他们逐一地来找我谈股金的事,使我焦头烂额,悔恨当初遇人不淑。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强调,天主以最简单的方式来到世界,甘心临在于每日的生活,如同一个由母亲照顾的婴儿。弥撒福音选自圣史若望记述的加纳婚宴,耶稣变水为酒,行的第一个神迹。
教宗进而例举了一系列现实世界的苦难,例如:儿童沿街乞讨,夜宿火车站和地铁站,被迫打黑工,或者在十字路口帮人擦汽车玻璃而讨一块硬币;许多孩子成了死亡商贩的受害者,老年人生活在悲凉的孤独之中,女性遭受不同形式的暴力
我们的救主耶稣教导我们要爱一切人,特别要关爱穷人,治愈病患,照顾弱势,帮助那些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居不安身的人,耶稣还说穷人是他的化身(参玛25:31-46)。
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后,林郑月娥设立了护幼教育基金,用以照顾那些失去单亲甚至双亲的儿童。她原本目标是筹资1000万港币,但由于政府部门同事和社区的积极响应,在3个月内筹资额达8300万港币。
不过,呼唤天主为‘父亲’能使我们与祂建立一种亲密关系,就如一个儿童面对他的父亲时,知道自己蒙受他的关爱和照顾。这就是基督信仰铭刻在人的宗教心理上的伟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