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提醒西方人一件事:想建设一个没有天主的社会的人,是没有信仰的理性;提醒他们,这样做最后也抹杀了理性和人。
先知的确行了奇迹,因为这一次他放下了自己的固执,顺从了天主的意愿,上主吩咐他做什麽,他就做什麽。尼尼微城悔改了,可是约纳面对这悔改却很不高兴,遂发起怒来(约四1),甚至责备上主。
母亲家是天主教世家,热心于教会工作,为教堂做奉献,参加唱经班,有时还上台读经。母亲的嗓子特别好,能唱出很多圣歌。可惜的是病魔过早地夺去了妈妈的生命,教堂里的人都为妈妈祈祷和念经。
很多来访者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做咨询,而他们都已经被他们的心理问题困扰很多年了,也尝试过很多方法,包括去医院看病、去精神卫生中心开药、向家人朋友诉说等,都没什么效果。
若我们想要儿童玩耍,就需要懂得他喜爱什麽,而不是自私地让他们做我们所喜爱的事。这为我们是一项训诲。在耶稣面前,我们必须放弃对个人自由的诉求。寻求有个人的自由,这不正是问题的核心吗?
教宗从童贞玛利亚应允做天主之母的观点,解释耶稣的圆满时期。他首先提出这个问题:耶稣在时期一满的时候降生是什麽意思呢?从历史或政治的视角无法作出解释,因为基督并不是在一个圆满的时期来到世界上。
教宗说:在这慈悲禧年中,我们也可以藉着关怀、安慰和促进合一的慈悲善工,从事这份做慈悲媒介的工作。有很多好事我们可以去做。天主的慈悲之举始终以拯救为目的。
在准备逾越节的期间,我邀请你们阅读《玛窦福音》中的真福八端和最後公审判,我也会这样做,省思并观察是否有哪些内容令我不屑,夺去我的平安,因为鄙夷是爱慕虚荣、骄傲自大之人独享的奢侈品。」
我们基督徒应做慈悲的见证人,尽力慈悲如同天父,决不可把接纳、寻求及渴望慈悲当作例行公事。教宗从《圣经》关於天主慈悲的论述谈起,指出慈悲首先是天主临近祂的子民,帮助并保护他们。
在领圣体前,修会会长给矢发初愿的修女戴上主母会戒指,愿她们在主母会大家庭中永远做基督的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