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主教也鼓励我们多看“信德”,他说:““信德”是我们中国教会的第一份报纸,它是了解中国教会的窗口,也能丰富我们的信仰生活。”就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了它,以至成为一个“信德”迷。
有一位妇女说:我失去了7个儿子。这真可怕,是对全人类的冒犯,有悖於一切价值观。我们堂区的信友大约100多人也先後前去悼念,步行二十分钟去祈祷,以示我们与所有遇难家庭同在,并向他们表达亲近与关怀之情。
也就是我生病的那年,叔奶奶去世了。我的病通过治疗稳定了一些。辍学在家的我再次见到了叔爷爷,傻傻地问:叔奶奶走了,你舍得吗?叔爷爷平静地说她到天堂享福去了。
在弥撒讲道中薛神父说:普世教会要在今天基督君王节来结束特殊慈悲禧年,也令常熟君王堂的本堂瞻礼更具意义,慈悲禧年赐予了整个教会,与我们每位基督徒都息息相关,再一次感谢慈悲天主给以我们忏悔并接近基督的机会。
『身为一个人』使得我们与他人有所连结,也让我们成爲了一个共同体」。换言之,第二个贡献就是「帮助恢复团体的归属感」。教宗説,我们首先是在家庭里,「原始团体」中,明白了多元中的合一。
我们基督徒进堂参与主日弥撒,是为了会晤复活的上主,或更好地说,是让祂来会晤我们。我们要聆听祂的圣言,去赴祂的宴席,如此我们便可成为教会,也就是祂在世上的活奥体。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社会,各种文化、习惯和思潮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我们的性格和品行,也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信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观念盛行。
丹麦哲学家索伦·凯尔克高(SorenKierkegaard)提到这种状况说,我的生命好像是另一个人的;古希腊作家和苦修者篷蒂科(EvagrioPontico)指称这种生活为怠惰的魔鬼;隐修者卡夏诺
临终关怀,教会也叫助临终,是在病人临终时对其肉体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安慰。临终关怀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与其他生理症状,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令病人内心宁静坦然地面对死亡。
天主教会与东方亚述教会神学对话混合委员会的成员也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