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阿訇郑玉达(TrinhNgocDat)呼吁参加者探访天灾灾民、无亲无故的长者、病人及社会边缘人士,给予他们物质及精神上的支持。
但教会并不能仅仅只限于关注自己的小圈子,而应有基督博大的胸怀,关注广大群众,特别是社会边缘人士,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帮助,服务社会是基督徒价值的最好体现,也能更直观的验证教会的信仰。
然而我们要记得,耶稣愿意包容,尤其包容那些处在边缘和呼求祂的人。包容也正是刚刚闭幕的世界主教会议所讨论的主题。教宗最後向与会神长们说,我们曾一起走过,现在我们还须继续一起走上上主所希望的道路。
并指出耶稣总是以慈悲行事,尤其以慈悲显示出他的大能,不断走向那些贫穷者、患病者、受伤者及边缘人士,使他们得到慰藉、受到尊重、获得痊愈,使凡走向他的人都得到他慈悲的眷顾。
数十年以来,把福音传到地极的使命靠的是电台的天线;如今则需要依靠新工具和新用语将福音的喜讯传到地理上的终极和存在的边缘。这就是使命:将耶稣带到众人心中。
因此,我们应把忏悔礼仪视为一个走出去的教会的表达,一扇不仅是悔罪的人重新进入教会的门,也是一道通往人类各种边缘、日益需要怜悯的门槛。
是的,我是修女,那么修女在当今时代,能为社会、教会、边缘人士做些什么呢?
文告最後也向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占显贵地位的人发出紧急呼吁,要求他们负起责任,聆听大地的呐喊和边缘群体的需要,尤其要支持全球的共识,使受造界的创伤得到治癒。
教宗叮嘱这个大家庭的成员始终将目光投向「耶稣磐石」,持续在今天把最初的那份清新带到人们生活处境的边缘地带。「贫穷的耶稣」要求我们「在无声的穷人身上认出祂」。
教宗称这种经常带有自我欣赏和功利主义的观念把残疾者视为边缘人士,不接纳他们在人性和精神上多种形式的财富。在一般人的观念中,排斥残疾状况的态度仍然过於强烈,好似残疾阻碍人的幸福和自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