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座大使受委托把教宗的亲切关怀带到他们被派遣的国家和地方教会,先鼓励後纠正,本着接近、乐於服务和手足之情为修和走出第一步,不对持不同意见的人指指点点。
而且担心自己从此被视为软弱可欺,以后更受欺负。与常规的应对方法相比,耶稣所教导我们的方法却充满智慧和力量。
教会有必要保持积极走出去的状态,成为阵地医院,救助受排斥的人,以及所有处在生命、社会-经济、医疗、环境和地理边缘的人。这是真正的慈悲善工。
愿天主永受赞美,阿们!
基督善牧来到世上是为服事人,而非受服事,你们要效法善牧的榜样,千万不要做‘主人’,不要做国家圣职人员,而要做牧者,天主子民的牧者。
你是照顾万物的慈父,愿你永远受赞美。
我们在修院受的教育伦理方面的东西比较多,所以我们就自然而然,在讲道时多讲伦理要求。学者在讲历史方面,谈到历史方面肯定就会侃侃而谈。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对伦理方面比较熟悉,所以就侃侃而谈。
雅:但这些国家的教会是教堂的拥有人,可自行决定是否收取入场费,因此不能用这些例子跟我们受法例约束的情况相题并论。十:但有些教堂,参观尖顶都收入场费,或举办免费音乐会,你怎看?
如果你眼中和心中存有受苦人的面容,你就能克服企业主义的危险。教宗明确提及福音中慈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绝非一个偶然。他提醒教会,绝不可遗弃病人是一道无上命令。
别人干涉你吧,碍于情面不好开口,不干涉你,不但别人要受妨害,而且这个门一开,大家不免群起效尤,简直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