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举出圣女小德肋撒为例,她“感到对天主有一种温柔的情怀,这使她大胆地渴望参与天主的生命,做天主所喜悦的事,好让我们感觉到与祂亲密,感觉到祂的家就是我们的家,感觉到受到接纳、爱,以及恢复了精力”。
但服务不容易:圣母,她刚刚怀了孕,要奔走大概150公里,从纳匝肋出发,到依撒伯尔的家。我们所有人都帮助。我们常在看顾他人而导致的劳苦、忍耐、担心中经验到它。
教宗在讲道时勉励婴孩的父母亲以纳匝肋圣家为纯朴、和谐家庭的模范。弥撒后,教宗又照例举行了主日念三钟经活动。这台庆祝耶稣受洗节的弥撒,在美丽的西斯定圣堂中,在13名婴孩柔弱的哭啼声的陪伴下进行。
一位五口之家的教友家庭,当龙卷风袭击他们家时,他们一家五口都在房内,龙卷风把他们的一个孩子卷出屋外却并未受伤,而四个大人却被倒塌的房屋砸成了重伤。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写感受,而不是对错,家是讲爱、讲彼此接纳和理解的地方,而不是讲理的地方,这个方式真的挺好,我俩都写了很多,家人们可以试一试。
耶稣也给我们一条新命令:你们要彼此相亲相爱。耶稣愿意我们跟他一起走这条爱之路。
再说当地孤寡老人周祖杖,已经80岁了,患有痴呆,家无亲人,无人料理,吃拉在床上,粪便沾满全身,住的地方臭气熏天。
耶稣说:“今天,救恩来到了这一家”(路19:9)。我们没有理由推测匝凯离开了他的家庭。基督为所有的人带来了救恩,而不仅仅是为那些在加里肋亚路上跟随他的人。
这是我的家呀!于是他不仅主动留了下来,还非常热情地为别人端茶倒水、打招呼。就这一刹那,他的整个生命改变了,好像一切问题他全明白了,究竟怎样明白的,他也不清楚,只知道这是一个温暖的家,他是这里的主人。
初中篇:初中时代,是自行车与风雨的天空,每天都要骑车往返于离家5里以外的中学和家之间,路边的老槐树帮我记下风雨中的日记,也记下生命中天使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