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依蒂瓦教宗曾勇敢地称电视是受祝福的,他了解媒体与他在使命上合作的重要性,经由在意义重大地点的有力图像,例如在耶路撒冷哭墙前的祈祷或到监狱同刺杀他的罪犯谈话,向世界传播的讯息比话语更为有效。
这种做法首先在耶路撒冷教会中开始。一如四世纪的艾特利亚(Etheria)所记载的,当时的教友愿意在耶稣受难与复活的不同时间与场所举行礼仪,追念并重新体验主在世生命的最后几天所发生的种种事件。
他指出,以色列子民在巴比伦充军的岁月里时时刻刻思念故乡;许多年後,他们终於重返家园,重建耶路撒冷。当时,经师厄斯德拉在以色列子民面前宣读《梅瑟法律书》,全体子民「聆听天主圣言时,喜乐却也哭泣」。
耶路撒冷的初期基督徒团体备受敬佩,因为他们之间生活出财物共享,以合一为依归,怀着欢乐和诚实的心一起进食……常赞颂天主,也获得了全民众的爱戴(参阅宗2:46-47)。
巴尔多禄茂宗主教指出,「这个友爱的榜样巩固巴里教会和我们君士坦丁堡大公教会之间的历史关系;此举是在保禄六世教宗和阿忒纳戈拉宗主教50多年前於耶路撒冷进行蒙主祝福的会晤後,我们的至圣教会之间彼此互动所结出的成熟果实
当天举行复活期第三主日的礼仪,福音叙述两位厄玛乌门徒在离开耶路撒冷途中与耶稣的相遇。他们的行程是从死亡到复活生命的行程,也是我们每个人寻求天主的过程。
主日福音记述,依撒意亚先知宣告子民的流亡期已满,他们将返回耶路撒冷。先知因此勉励他们预备上主的道路,承认他们在天主面前的种种态度缺失,以及一切忽略之过。
当天取自《宗徒大事录》的读经章节,讲述上主的天使告诉斐理伯:「起来,往南行,沿着由耶路撒冷下到迦萨的路走,即旷野中的那条路。」
君士坦丁堡的巴尔多禄茂宗主教及耶路撒冷的德奥斐罗宗主教等亦呼吁各方停火。安排这次通话的基里尔宗主教同日向传媒重申他们对和平的呼吁。
教宗方济各引用《路加福音》指出,今天的非洲犹如那从耶路撒冷下到耶里哥的人。这个人落入强盗手中,被剥去衣服、击伤,最後被丢在路边,半死半活。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携起手,在各个冲突地区一同促进和平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