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拉丁礼负责约旦境内教会事务的宗主教代理、前任突尼斯总主教马龙·拉哈姆(MarounLahham)6月20日出席了主题为在转型社会中的宗教的会议闭幕式。
同时,麻神父希望教友们无论在任何境遇中,要怀着对耶稣基督的信德,祈求圣母的代祷,在圣母的带领下,走向基督,走向天上的耶路撒冷。
1219年去埃及传教,造访圣地耶路撒冷。1224年见到耶稣后,成为第一位身上有圣伤的人。他深深影响着政治和财富所腐化的教会,帮助恢复人们对教会的信心。你们不要在腰带里备金铜钱。
当天的弥撒福音记载耶稣与祂的门徒上耶路撒冷去。耶稣预言祂的受难、死亡和复活。这是信德的路程。
沃依蒂瓦教宗曾勇敢地称电视是受祝福的,他了解媒体与他在使命上合作的重要性,经由在意义重大地点的有力图像,例如在耶路撒冷哭墙前的祈祷或到监狱同刺杀他的罪犯谈话,向世界传播的讯息比话语更为有效。
这种做法首先在耶路撒冷教会中开始。一如四世纪的艾特利亚(Etheria)所记载的,当时的教友愿意在耶稣受难与复活的不同时间与场所举行礼仪,追念并重新体验主在世生命的最后几天所发生的种种事件。
他指出,以色列子民在巴比伦充军的岁月里时时刻刻思念故乡;许多年後,他们终於重返家园,重建耶路撒冷。当时,经师厄斯德拉在以色列子民面前宣读《梅瑟法律书》,全体子民「聆听天主圣言时,喜乐却也哭泣」。
耶路撒冷的初期基督徒团体备受敬佩,因为他们之间生活出财物共享,以合一为依归,怀着欢乐和诚实的心一起进食……常赞颂天主,也获得了全民众的爱戴(参阅宗2:46-47)。
巴尔多禄茂宗主教指出,「这个友爱的榜样巩固巴里教会和我们君士坦丁堡大公教会之间的历史关系;此举是在保禄六世教宗和阿忒纳戈拉宗主教50多年前於耶路撒冷进行蒙主祝福的会晤後,我们的至圣教会之间彼此互动所结出的成熟果实
当天举行复活期第三主日的礼仪,福音叙述两位厄玛乌门徒在离开耶路撒冷途中与耶稣的相遇。他们的行程是从死亡到复活生命的行程,也是我们每个人寻求天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