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6:29—32)后人把这段话归纳为“己所欲者,施之于人”,含有牺牲自己,施恩于人的积极意义,是“有为之爱”。正如若望宗徒说:“爱人不要只在言语上,口舌上,而应该在行为上,事实上。
后来也为教友听告解、做弥撒、送圣体、施终傅,劝那些软弱或已跌倒的人重新悔改,加强祈祷,为主忍受苦难,至死不背信德。好长时间,神父就住在我家。因为行动还很困难,每次外出则由我用自行车带着。
在加尔各答“儿童之家”希舒巴满墙上的标示,十分准确地阐明了德兰修女对世人的关怀、宽恕及“施比受更有福”的这一理念: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不管怎样,总是爱他们;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
(玛十九.21)翻开我国的历史长卷,从汉代的“施粥”到隋代的“义仓”,从明代的“同善会”到清代的“安济堂”,无不闪烁着人间慈爱的光芒。
他们在传教之余,还以余资施济贫民,并照顾那些无钱治病的穷人。1625年3月,《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在周至县城附近发现。当时在西安传教的曾德昭神父成为目睹此著名石碑的第一个欧洲人。
也许应该下定决心痛改前非悬崖勒马,不再重蹈类似陈小良的覆辙,积极主动、珍惜善用救主耶稣从十字架上所换取的血价,抓紧时间,以言以行,广传福音喜讯,分施基督救恩,使普世万众皆能获享永生。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香港沦陷,很多难民到梅州,时值灾荒,天主教为难民施粥,每天有600多人到天主教堂排队食粥,同时为一些逃难的妇女儿童解决住宿问题,组织难民做纸扇、鸡毛扫、织竹篮等,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困难
1931年由西班牙传教士易兴化在肤施(今延安)桥儿沟开始兴建,1934年竣工。教堂现为延安鲁迅艺术学校的室内训练场地。
从小就受父母和施神父的影响,10岁的时候就提出想要修道。父母还是非常支持我的想法的,告诉我,要好好读书,读书好了才能当神父。
我们知道,若翰所施的洗礼标志着悔罪改过。论到耶稣的人性,无疑他能有我们人类的喜怒哀乐和疾病健康,但他没有我们的罪过。因此,耶稣没必要悔改,也没必要来接受若翰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