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服务於教会的有孟宁友神父任太原教区副主教、孟有科神父服务太原教区、孟殊福神父现留学於英国、王旭晨神父服务於大同教区和去年祝圣的孟锦卫神父。
教宗本笃十六世三月二日星期天中午,带领许多聚集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的各国信友颂念三钟经之前,向他们阐述了当天主日弥撒福音的意义。
作为信主的人,帮助困苦中的人们是应尽的本分。后来我给她打过两次电话,每次通话长达2个多小时。因为工作忙,孩子小,抽这么长时间打电话,对我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
我们所能信靠的只有圣经给出的基本回答:仁慈的天主允许人世间的苦难存在,是为了要警醒我们关于罪的问题,引导我们在信心中响应他,塑造我们,使我们在主内合一、相互扶持、一起成长,活出基督徒的喜乐生命和美好见证
每个教会都要研究与宣教有关的一切细节,制定教会在本地社会与文化环境中最合适的宣教策略;要简化宣教材料,解决让别人听什么、看什么、信什么的问题——要用最简单的语言使不了解基督教的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白什么是基督教
看到堂区方方面面落后的状况,教友们的信仰素质参差不齐,基督的爱催迫着孟神父首先从教理入手,找寻亡羊,举办儿童及成人要理班,圣歌培训,组建鼓队,管弦乐队,堂区涌现一大批年轻的信主爱主的虔诚教友。
可是事实是,看到同一批进单位的人,很多比我成功,特别是看到一些虽然信了天主,但是不参与信仰生活,甚至犯罪跌倒的人反而很有成就,心里就会特别不平衡。
其实,死后复活的事,耶稣早就与宗徒有约在先,他曾几次三番向他们预言,但当耶稣死后,他们却惶惶不可终日,如惊弓之鸟,所以复活后的耶稣理所当然地“责斥他们的无信和心硬”(谷16:14)又不得不对他们重申:“
写给未来的信如今多数80后已走出校园,处于择业阶段,他们褪去青春年幼的稚嫩,开始适应社会大家庭。他们常说越长大越孤单,上网喜欢隐身了,不怎么爱在群里发言了;一人一台手机,也是各玩各的。
对于人类来说,无论信仰多么千姿百态,参差不一,人似乎总得“信”点儿什么,这仿佛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和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