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当时他说了一句非常坚强且令人心服的话,“我宁死也不让你进入”。袭击者引爆炸弹,导致巴希尔和另外20人死亡,还有很多其他人受伤。因著巴希尔的牺牲,令圣堂内大多数的人得以安然无事。
耶稣的受难与死亡,不仅仅是另一个痛苦与死亡的故事,而是维一能带给所有其他痛苦的故事(包括你自己的)真光与真正意义。
教宗方济各于2015年颁布关于生态方面的通谕《你应受赞颂》,教宗认为人与环境关系密切,他这样强调说:“因为我们正在经历着一种环境之战,以及环境挑战的人性根本因素,这些都关系并影响到我们每个人。”
渺小和对话面对信仰的诸多挑战,以及生活中的难题和艰辛,看看我们的人数,在这样浩瀚的国家,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是“渺小”和“不足”的。而福音书恰恰颠覆了数字的逻辑。
如果你读过约伯的故事,就知道约伯是人类历史上苦难最多的一个人,无人能及。他本是一个良善心虔的人,却遭遇无名之灾殃。他的财富、他的家庭、他的健康,全都被夺去。几乎所有。
初学那两年,通电话时,父亲仍然没放弃:“如果你在修会不开心,就回来,不用觉得不好意思。”当黄修女发了初愿后,在她打给父亲的第一个电话里,她爸爸就说:“爸爸一想到你心里就难受,但只要你开心就好。”
她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祂起名叫耶稣,因为祂要把自己的民族,由他们的罪恶中拯救出来。”祷词(可诵念当日当晨祷或晚祷的祷词)领:主、基督,祢是至高天主之子,却甘愿屈尊就卑,下降人间,解救人类的苦难。
“我能背诵《信经》,能说出我们信仰上的一切事,但你的生活若与此不符,就毫无用处了”。“那吸引人的是言行一致的见证:我们基督徒应活出我们所说的,不要装作像基督徒那样生活,却活得像尘世上的人那样。
“你是司祭,永远是司祭”,衷心祝愿王神父健康平安,主恩满溢!
但耶稣走得远,回答他说:“我不对你说直到七次,而是七十个七次”(22节)。他给他说,即当宽恕时,不要计算(次数),宽恕一切,一直宽恕是好的!正如天主对我们所行的,人是蒙召施行天主的宽恕的:一直宽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