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会培育关系中个人性的成分及团体性的成分,这两个成分很大程度的决定了每个培育者梦想的实现:我们都期望我们的下一代修道人,我们的小兄弟姐妹是有德(灵修),有才(教会及社会文化知识皆备),有智慧(理性,能处理应急事件),有情商(管理及良好人交关系的能力
本堂苏圣意神父在讲道中勉励教友们,“今天的清明节告诫我们,不仅当纪念已亡的父母亲友恩人,铭记他们在世时的良操美德和信仰的传承,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美德——尊老、爱老、敬老的有力体现,更是天主诫命及诸圣相通功的要求和完美表达
这是教宗良十四世在致多明我会(又称:道明会)总会长蒂莫内尔(GerardFranciscoTimonerIII)神父的讯息中所表达的期望。
教宗良十四世在岩洞前向众人发表了简短讲话,称这祈祷活动是个“信德的行动”。“我们用这简单而虔敬的方式,聚集在圣母玛利亚充满母爱的庇护下”。
良善心谦的耶稣(玛11:29)在贫穷中诞生,并度着简朴的生活,为教导我们去认出什么才是必要的,并附诸生活。耶稣诞生的场景,清楚教导我们不能被富贵及转瞬即逝的逸乐所愚弄。
在这里,善心的撒玛黎雅人的爱德成了第一堂课,受苦人的面目成了基督的面容。
我们从教会的历史中看到,这些理论家最终将变成没有天赋的知识分子,没有善心的道德家。至于美我们就不用说了,因为他们一无所知。教宗最后说:事实上,爱的道路,福音的道路,是简单的,是圣人所明白的道路。
直到我信了教,并有机会去罗马、露德朝圣,蒙受天主的恩宠,让我得到奋发努力的动力,我才有信心和决心把电脑和拼音学好,用到实际生活中,做一个有文化素养、有善心和爱心的合格基督徒。
河北一位保禄神父在其博客中指出,我们不去解释和消灭痛苦,不等于说要在痛苦面前束手就擒、被动投降;恰恰相反,基督信仰鼓励并召唤我们,面对处于痛苦中的人们,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我们不但不应该躲避、藐视甚至判断他们,反而要像耶稣基督、像善心的撒玛利亚人那样
教宗从内心感到有必要来这里亲眼看看,听听,拥抱那些受苦受难的人和照顾弱小者的善心的撒玛黎雅人。 当天上午10:30,教宗在兰佩杜萨岛体育场举行了弥撒圣祭。规模很小的体育场挤满了一万多名信徒和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