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修道人和自己的关系——与自己做朋友(爱自己)(一)修道人的人格培育及心理需要1、人格培育的重要性2、人格培育的方向3、人的基本需要(二)修道人需求与价值的整合1、圣召是什么2、圣召动机之澄清3、圣召的工具价值
圣座认为,在关于国内流离失所者的问题上急需要国际社会的“真诚合作”。基于这个目的,圣座鼓励就国家责任制定明确的法律框架,以“确保国家提供有效的保护,找到持续的解决办法,最终能挽救人的生命”。
教宗嘱咐司铎们需要在心中始终牢记圣召是“白白得来的恩典”,“完全不堪当领受的”,“应以谦卑和祈祷”感恩地接受。
这个《圣经》上关于禧年的解释告诉我们,需要重建生命系统,需要维护平等、公义与可持续性,需要肯定那捍卫人类家园的先知性声音”。
祖国阵线特别提到,许多高层的男女会士和僧侣都亲临第一线,在医院和检疫隔离中心提供协助,为最需要帮助的人分送生活必需品。公告强调,“他们的善举和服务将人们联合在一起,共同对抗这致命的瘟疫”。
他写道:「第一眼会看似有些矛盾:罗马圣座因其本质应该是集体领导,不为自身权势而存在,却是为罗马主教的普世使命而服务;连这样的罗马圣座都需要『同道偕行的皈依』。」
现在,不仅应该尊重大自然,同时也应该尊重人和如何使尊重生态符合人类真正的共同生活的需要。问:教会在保护环境方面也作了些什么吗?答:教会支持做出有关决定的道德权威,我们支持一切维护人和人性尊严的行动。
但是,这样的古调,这样的慈言善语并没有渗进我们的血液,我们常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其他都需要感恩。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有敬畏之心的人。
有一次给我们指导的朱老师看着我显示器上打出的“不是健康的人需要医生,而是有病的人需要医生。我不是来召义人,而是来召罪人”的这段话,不解地问:“这是你自己的话,还是哪位名人的箴言?”
其实,见证信仰、做光做盐不仅需要我们加强祈祷、多行克苦,更需要我们力行仁爱的善功。教宗2008年的四旬期文告中写说:“四旬期激发我们重新发现天主的慈悲,好使我们对弟兄们也变得更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