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身穿洁白无瑕的长衣,一如他复活时的神采,而圣女却一改往日,穿的不再是褐色的会服和把脸遮挡很严的头巾,一件鲜红的长沙为她的外氅,雪白的长衣衬在红沙下,金黄的头发上也披着红沙,用世上的语言难以形容出她的美丽
在这目光下,别人不再是必须跨越的障碍,而是有待接纳的弟兄姊妹。如此一来,我们便会体验到瓜内拉神父所说的,『对近人的爱是生命的慰藉』。世界从不缺少困难,我们的时代不幸也有许多新的贫穷和不公义现象。
他迎着困难彻底改变了在中国的传教活动,并且推行宗教上的非殖民化,配合了中国的事应由中国人管的那句俗语;他培养当地的主教、司铎和会士,以基督信仰本位化对抗西方殖民主义,使基督信仰在远东不再是一个舶来品。
因此,我们不再孤独,不再是孤儿。我们正是藉着这个新意开启新的一年。我们如此大声称呼:天主之母!这是晓得我们的孤独被打破的喜乐。这是感受到我们是被爱的子女,我们的童年绝不会被夺去的甘美。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显著标记:教会社会训导因著善心人士的努力散发出生命力,不再是死去的话语或抽象的演讲。这些人具体落实教会社会训导,将之转化为个人与社会的举动,具体、可见且有效的举动。
教宗总结道:「天国永恒的喜乐如此展现出来:情况将彻底翻转,我们不再是仆役、不再侍奉天主,而是天主将亲自服事我们。耶稣此刻就这么做:耶稣为我们祈祷,眷顾我们,祂为我们恳求天父。
教宗引用圣女德帕齐(MariaMaddalenade’Pazzi)的思想,说:「当福音劝言成了例行公事,当耶稣的爱不再是生活的中心,『冷淡的心态』就会渗入奉献生活(参阅:《福音的喜乐》劝谕,264号)。
他不再是个遭团体排斥的乞丐,不再受到失明和偏见的奴役。他的复明之路隐喻著我们蒙召摆脱罪过的旅程。」这是一段从黑暗进入光明的旅途,教宗借以再次强调四旬期的深层涵义。
教宗表示,「达味旋即明白自己成了坏牧人,不再是个谦卑的仆人,却为权势所疯狂,变成杀人掳掠的盗猎者」。教宗接著省思达味的「诗人灵魂」。达味始终以琴为伴,在漫长的孤独岁月里,他喜欢弹琴颂扬他的天主。
随后我们继续祈祷,但不再是为临终者,而是为亡者。最后我们唱了一首《万福慈亲》的圣歌。荣休教宗是在圣诞八日庆期中去世的,这是他最喜欢的礼仪节期,而且当天是他的一位前任、圣西尔维斯特的瞻礼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