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始终与我们同在,我们要记住这句话:厄玛奴耳,意思是天主与我们同在,祂绝不离弃我们!现在,门徒们可以向众人宣报基督死而复活的新生命。这就是见证,不仅是言语、更是每日生活的见证。
关于弱小者,教宗表示,良善心谦的上主喜爱儿童,将天主的国启示给小孩子(玛十一25)。弱小者得到上主的重视和垂顾(参閲:依六六2)。
教宗引用《玛窦福音》,指明大圣若瑟「无法独自厘清玛利亚为何怀孕」。正当他感到困惑又苦恼时,天主派遣天使去开导他,并宣报说:「那在她内受生的,是出於圣神。」
(玛16:26)所以,圣经告诉我们只有天主才能使我们真正满足。保禄说:你要将生命的道路指示给我,要在你面前用喜乐充满我。
真正的厄玛奴耳不是口头上一句相互祝福的话,而是被苦难磨砺后,那鲜活的生命居住在耶稣内的真实感受。没有经历苦难和逆境的人,怎会深刻体会出主与我们同在的甘怡呢?
花环内三朵玫瑰有着三周年的寓意,愿我们三年来的祈祷所凝结的芬芳奉献到圣体台前。
(玛10:1-9)从夫妇二人结合起,你已不是你自己,他也不是他,回想一下,夫妻的结合、婚姻圣事是多么的神圣。
(玛11:29)那么,作为他的门徒和追随者,我们又怎能不铭刻心中认真实行?然而,我们是否常用这一句圣训对照、检查自己的思言行为?是否背着他的轭,向他学习?恐怕相距甚远吧!
我想如果没有圣母的那一声愿照你的话成就于我吧!(路1:38)或者是若瑟从梦中醒来,就照上主的天使所嘱咐的办了。(玛1:24)抑或是耶稣在最后一刻向天父祈祷说父啊!你如果愿意,请给我免去这杯吧!
革责玛尼山园的夜晚就是一例,在耶稣最后、最艰难的那段行程中,似乎找到了祂不断聆听天父的意义。祂的祈祷确实有如运动员竞技时的一种最后挣扎,然而却支持了十字架的行程。这就是重点:耶稣在那里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