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的福音记述圣母探访表姐依撒伯尔的事迹:玛利亚起身,急速往山区去(路一39)。教宗以这段福音讲解圣母节庆的意义。
当天的《福音》记述耶稣在彻夜祈祷後拣选门徒的事迹(路六12-19)。教宗首先引用圣保禄宗徒的话,强调教会的角石是耶稣;没有耶稣就没有教会。然後,教宗阐明这段《福音》的一个细节,帮助我们作默想。
通过聆听路加福音里记载的救主耶稣在三年传教生涯中和门徒、信众、罪人,以及税吏、法利赛人10次吃饭过程中所讲的道理,带领教友们走进福音,在餐桌上近距离地了解耶稣,认识耶稣的美善,从而向玛利亚一样选择更好的一份
米凯利尼神父是亚西西神学院《新约》释经学教授,专门研究《玛窦福音》,尤其是耶稣受难史。神父接受教宗的邀请後,2月23日在《罗马观察报》的访谈中,説明他为何选择耶稣受难作为这次避静默想的主题。
教会透过当天的读经与福音引导我们进入这项奥迹,了解伟大的天主慈悲工程。教宗解释道,进入这项奥迹的第一步就是为自己的罪过感到羞愧。
当天瞻礼《福音》记述预报基督诞生的情景,天使向玛利亚请安,称她是充满恩宠者(路一28)。教宗解释道,这表示圣母玛利亚充满天主的临在,完完全全成了天主的居所,罪恶没能在她内存在。
福音一开始便表达了对和平的巨大希望:“天主在天受光荣,主爱的人在世享平安”(路2:14)。从第一个圣诞之夜开始,这一许诺便一直在光荣颂的歌声中回荡。
实行了全体行动,实行了主的训示,“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谷16:16)“信仰是出于报道,报道是出于基督的命令。”(罗10:17)“我若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
主日福音记述耶稣宽恕淫妇的故事(若八1-11)。教宗说,在这个事迹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经师和法利塞人想要审断这位在犯奸淫时被捉住的妇人,而耶稣却想要救她。耶稣来不是谴责和判断,而是给予新生命。
教宗对当天弥撒中玛窦福音的内容(一18-24)作了省思,强调大圣若瑟的顺服与谦卑,他聆听和信任天主的能力为我们树立了效法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