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面对死亡,一筹莫展,极力避讳与死有关的词语,甚至连与死发音相近的四也列为不祥。对死亡的恐惧程度远超洪水猛兽,这种怕死情结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再看看耶稣的死亡与复活。
常常默想万民四末(死亡、审判、天堂、地狱)能让人活的清醒,能从世俗的情绪旋涡、烦杂的事物、捋不清的牵挂中挣脱出来。还有什么比灵魂没得救更令人恐惧的事呢?亲爱的灵魂,耶稣渴望我们去找他。
在这四年中,我接触到了神学的诸多门课程,每一门课程对我们来说都是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的。因为,从我望会到现在虽然近20年的时间,但这还是第一次系统的接触到神学的课程。
我说是西安南堂的教友,我们一行四人去内蒙联系水利工程路过。武神父看我老实忠厚,一清早又能来教堂参与弥撒,就对我说:你能给我帮个忙吗?我问神父帮什么忙?
「但愿圣味增爵能帮助我们重视教会的这个基因,好使『一切毒辣、怨恨、忿怒、争吵、毁谤以及一切邪恶』都从我们的生活中除掉(弗四31)。」教宗叮嘱圣味增爵大家庭的第三个动词是「走出去」。
这其实是一个生活的问题,有一句圣经金句精辟地表达了这个观点:人生活不只靠饼,而也靠天主口中所发的一切言语(玛四4b)。天主的话赐给了我们生命。
四旬期是一段有助於悔改、靠近天主、改变我们生活的时期,这是一项应当向上主祈求的恩宠。取自《依撒意亚先知书》的第一篇读经谈及真正的悔改召叫。
3月4日是四旬期第三主日,参与活动的部分青年特意参加了南堂上午十点的弥撒,在简单的用过午餐之后便集合出发。养老院有百余名老人,当中大部分是有子女或者有家人的,而有二十多位老人是无依无靠或者身体残疾的。
妈妈第二次从医院回来,弟弟一声喊,我猛力跑向妈妈,结果摔倒在门槛上,把两颗前门牙碰掉了,半年多不敢张嘴说话,后来总算长出新牙,但到底还是伤了根,四十岁那年,我的两颗前门牙光荣地下岗了。
当天的第一篇读经选自《伯多禄前书》,提及对基督徒的迫害有如「烈火」一般(四7-13)。教宗解释道,迫害是「基督徒生活的一部分」,是「真福八端的一端」;耶稣之所以受迫害,就是「因为祂忠於天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