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教会的游行呼吁,台北总教区教友张德兰对天亚社说,她不会参加,因为这种抗议游行要动用很多警力,还带给社会不安定。
教宗感慨说:为什么儿童要受苦?为什么儿童得死去?若认为死亡便是一切的终结,那么死亡会令人感到害怕,惊恐,成了一种威胁,打破每个梦想和希望,破坏各种联系,中断每个旅程。
我们惭愧之际,要努力把握机遇,用心神以行动迎接救主,庆贺圣诞。凡是基督徒要更加积极主动一些,进堂祈祷,细心阅读圣经,妥当领圣事。提早装扮圣堂,准备家庭。
在讲道中,袁神父从信仰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导了教友们,要求教友们要遵守罢工,参与弥撒,勤办告解,善领圣体,积极奉献,热心事主。
接着,他提醒人要警惕那种将好教会,贫穷和为穷人的教会与宣讲真理的教会对立的观点。他说:教宗向我们谈及贫穷的整体观。基督对贫穷的选择提示我们,贫穷有其积极一面。
要达到“柳暗花明”的理想境界,要恢复“头脑清明”的愉快心境,就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就需要别人给自己“传递快乐”。而自己对别人不也应该一样吗?
教圣歌、学要理至今还存留在他们心里。主耶稣说:当我从地上被举起时,我要使万民归向我。如今教会要发展,必须福传,而福传应首先从教友传起。
如果在弥撒后立即明供“圣体”,要使用该弥撒祝圣的“圣体”。“明供圣体”也适宜在祭台上举行。
她教育子女要坚固自己的信德,在教会有需要之时要竭尽全力帮助支持。周玉珍老人虽身患重病,但却能以无比乐观的精神对待疾病,多次打退病魔,使县医院的医护人员啧啧称奇。
我渴望的是要凸显对天主的信德的中心地位,那位天主取了人的面貌,取了人的心肠”。教宗指出他的通谕有三个主题,即天主、基督和爱。这三个主题在通谕中融会贯通,成为基督信仰的主导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