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3:19-22)神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有我们打开心门,让心灵成为他神圣的宫殿,我们的生命才能获得力量;从漫漫黑夜中寻到夜尽天明的喜悦;从绝望的深渊中看到希望;从死亡的阴影中得到解放。
根本意义及信仰的真谛产生自觉的感悟,从而使自己的身心进入到一个更高的人生境界——在这个高度上,天主不再是起初我们理解的一个片段,或某些概念,而是一位活生生的主,一位生活化的主,一位时刻与我们同在并通过圣神在默观中引领我们前进的主
最后教宗指出:“经过许多世纪之后,西泽勒雅的欧瑟伯主教仍然邀请今天的信友,对天主在历史中为了拯救世人所行的大业感到赞叹,并加以默观。
这幅作品取意来自于《圣经·新约》中若望所写的“耶稣基督的默示录”的文本,意即耶稣基督的默示不是给人猜谜和带来恐惧,相反,是要人们意识到尘世生命的短暂,并对生命充满着智慧的喜乐与希望。
若翰洗者的使命是为默西亚的来到预备并铲平道路,他要求以色列人民忏悔自己的过错,改正自己的罪行。洗者若翰以严厉的话宣报审判即将来到说:‘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必被砍倒,投入火中’(玛3,10)。
教宗这样说:天主的圣子默西亚曾是难民。教会本身一直以来经历了移民的经验。很遗憾,信徒有时感到被迫而痛苦地离开自己的土地,这一来,令他们祖先生活的国家变得贫乏。
梵二文献《教会》宪章也重申了玛利亚和教会的相似之处:“教会默观圣母深奥的圣德,仿效她的爱德,借着忠实承受于天主的圣道实践圣父的旨意,教会自己也变成了母亲,因为教会以讲道和圣洗圣事,把圣神所孕育、天主所产生的儿女
为何所有这一切都无益于帮助他们认识他是默西亚呢?为什么这对他们没有帮助呢?因为他们完成他们的宗教实践,不是为聆听上主的话,而是为他们所思想的寻求一种确认而已。他们对上主的话封闭,只寻求自己思想的确认。
是的,各位兄弟姊妹我们本就是外邦人,没有默西亚的盼望,与以色列的天主相隔绝,人人都生活在罪恶之中,不仅如此,过去的我们也都是死的,跟随世界的风的,整个世界像今天一样,世风日下,道德沦丧,每个人不为天主,
教宗表示,当耶稣开始祂的使命时,祂的这位先驱却处在“信仰危机的悲剧”中,因为众所期待的默西亚不是他所想像中的那个具有大能的天主和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