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禧年中,想必我们大部分人都在不同的时间段去了教区主教座堂、圣地参加各种活动。大家在去主教座堂前是否有朝圣的心、做了妥当的准备而去呢?
每年圣诞节都会重演同样的情况:恐怖行动、战争和大批人被迫出走的消息爆满,让我们即时就能看到。这些人如同玛利亚和若瑟那样,背井离乡,‘在客栈找不到住宿的地方’。
教宗指出,接纳天主之母能让我们免於精神上的孤儿状态;而失却这种关系,人就会贬低他人,辱没天主和他自己;教宗特别赞许母亲们即使在最恶劣的时刻也见证希望的力量。
相反,是三位代表非犹太人的外邦人发现了天主的启示,而且来朝拜。这是犹太人,或者自称属于天主子民的人们应该常常警醒的:属于天主的人却没有发现天主的来临;被称为外邦人的,却发现了天主的启示,前来朝拜。
利玛窦神父就是我们效法的典范,他让人知道何为公教‘文明’的含意,也让天主教徒懂得天主也藉着圣神的吹拂在教会之外,在各种真正的‘文明’中施展作为。
我们从他的态度和抱怨中可以知道,他也一定常常把责任推卸给他人:‘他们在我之前先下去了,我是个可怜人,都患病38年了!’这是一种丑陋的罪,怠惰的罪。
耶稣没有带来使人延年益寿的良方,但祂宣告:我就是复活,信从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着(参閲:若十一25)。耶稣凭着这句话命人把坟墓前的石头挪开,叫拉匝禄走出来。
後来,他在圣保禄宗徒关於义人因信德而生活(罗一17)的启发下才获得释放。路德於是开始在教会内宣传有关成义凭信德而非凭行为的论点。
后来我大了,见到人家有妈妈可叫,可我顾影自怜,不由得想起我已经是一个没有妈妈的孤儿了。
他把耶稣基督始终放在心中,在承受了巨大的挑战与困难、饮尽了世间的荣辱酸甜后,怀着对天主的爱,对人灵得救的信念和爱心,不放弃,不抛弃,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精神,使我们这个百废待兴的地方教会得以恢复,得以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