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已经有一些音乐家做了贡献,比如,刘志敏创作的《上主》,它就是用额我略的曲调做出来的,很受欢迎,很实用,很本地化。所以说我们是可以做的,有很多路子可以走,有很多方法可以用,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最近几年,台湾圣乐的本地化上,李振邦神父(已去世)、刘志明神父创作了很多符合礼仪精神本位化的歌曲,他们不只在圣乐上专、精,也不只是懂得文化,他们更是懂得礼仪,所以,这些歌曲都非常适合在礼仪中应用。
河北唐山教区刘允山神父说:“在上个主日(2月10日),我们教区的东欢坨、西欢坨、黄花港、五家庄四个堂区共筹得善款14116.90元已转交给了唐山市红十字会,方建平主教个人另外又捐了1000元。
②善待忠良之后据《阴德传》载:唐朝彭城有个人叫刘弘敬,字元溥。世世代代居住在淮河淝水之间。家有资财数百万,常积德而不夸耀,做人低调,人们都不知道他。他家虽然很富,但取之有道,不招人怨恨。
这样,19世纪以来,以科技理性为基础的现代主义运动对教会的冲击、摧毁和否决所引起的反弹、纷争和回击,以被对话、救恩与和解所取代。
这就是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拍摄的《拯救大兵瑞恩》,电影里的狙击手杰克森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他每次射击前总会念一段祈祷词,当第一次在二战电影里看到如此另类的人物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哇哦,酷!
一位神父教给她如何向天主求恩:主啊,只要是你愿意的事情我都愿意,你觉得我这样好,那我愿意承受。如此祈祷了一个星期,病痊愈了。从此,她学会了交托,把整个家庭交托于主。
2基督的平安,是他以自己的圣死和复活,所带给世界的救恩果效。复活的主今天仍不断把这恩赐赐给他的教会,尤其当教会相聚举行感恩圣祭之时,好能在日常生活中,为此作见证。
基督的复活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与希望,使信仰祂的人放射出真理的光芒,驱逐世界上错谬的黑暗;使生活在绝望、涕泣之谷的人得见救恩之希望的光辉,再度爬起,奔向救主耶稣基督的怀抱。
因为基督的福音本身具有大公性或普世性;它不但不摧毁任何文化,反而有能力提升它们和与之相融合,能够为所有民族所接受,因为救恩是赐给普天下的,就像梵二大公会议所教导的那样:福音不仅不会使人心灵中与各民族的礼教文化中所蕴藏的美善受到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