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甚者,天主渴望藉著祂的圣子使一切焕然一新,但祂没有从圣殿做起,却从祂子民中一个卑微渺小的女子腹中开始。天主的这一选择非比寻常!
之后,博瓦蒂神父进入当天的默想主题,谈到祈祷是沿著“天主的踪迹”行走的一段“旅程”,梅瑟就是这种祈祷的典范。梅瑟进入会幕时,云柱降下,停在会幕门口,表示至高者“来与他谈话”(参:出卅三7-10)。
当天选读的若望福音记述天主派遣圣子到世界上来,为叫世界藉著祂而得救(三16-21),教宗以此展开讲道,表明天主的爱几乎是一种疯狂的爱,天父将祂的独生子赐给我们,并为我们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文告接著表示:“我们真的很害怕、迷失了方向、感到恐惧。痛苦和死亡使我们感受到了我们人性的脆弱。但同时,我们都承认所有人都强烈渴望生命、渴望摆脱邪恶。
祂留给我们面饼,而祂真实地临在其中,确实活在其内,带著祂圣爱的一切风味」。教宗强调,圣体圣事不只是记念,更是事实。「在弥撒中,耶稣的圣死与复活就在我们眼前」。
现在,随著恢复活动,我们大家必须更负责任地照料共同家园。」在这方面,世界各地的民间发起了许多举措,教宗当天在祈祷后提及近在咫尺的台伯河畔的活动。教宗说:「还有很多地方有众多举措。
他们不参与人们的历史,不涉入问题,不努力行善,不尽心竭力治愈许多有需要的人,以免弄脏自己」。这段福音事迹展现出不冷不热基督徒的两种态度。
四肢没有关节、生活不能自理的院童天大宝开心地对天亚社说:「以前上网打字要用嘴巴叼著筷子敲键盘很吃力,现在直接可以用眼睛上网,太好了。」
李老师是位退休教师,平常总是著一身朴素的衣服,满脸的慈祥。每天早晨早早进堂,准备好弥撒中的读经和歌曲。弥撒结束后,教友们都走了,她再找好第二天要读的经文,并写好答唱咏,七、八年如一日。
当她勉强说完这句话以后,便缄默不语。——忏悔录(节选)在圣奥斯定著《忏悔录》里,圣莫尼加不在乎她儿子们把她埋葬在哪,只在乎儿子们是否会在主的祭台上救助她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