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习这篇讲话,认为要把握宗教问题的三性:根本是长期性,关键是群众性,特殊的复杂性。这三条,应该作为我们看待宗教问题的基本点。为什么强调“根本是长期性”呢?
——实现教会复兴,归根到底是广大信友的追求与愿景,必须不断分享和学习,必须同心共勉。在人类史每个新阶段中,教会始终抱着宣传福音的热望,并一直作为教会的首要任务。
我们是多么需要学习穷人的智慧!18世纪的圣人本笃·若瑟·拉布莱,他虽然睡于罗马的街道、以别人的施舍糊口,但却成了许多人的灵修导师,在这些人中也有贵族及神职人员。
然后,随着工作的不断开展,才慢慢过渡到养教结合的内容上来,儿童养育机构除了照顾儿童的物质生活外,也开始关注儿童的教育工作,如教育儿童识字、学习各种技能等等。在这方面,基督宗教机构做得是比较全面的。
朝圣团特邀袁树国神父带领,并有在欧洲工作和学习多年的崔神父做灵修讲解和辅导,使参加朝圣的每一位教友大获神益。西班牙的圣地亚哥是继以色列、梵蒂冈之后的朝圣地,被誉为世界第三朝圣地。
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什么?14、伯铎与保禄的共融,表达出教会团结一心的重要。我如何在教会的使命服务中,和别人合作?15、在教会中的领导,需要交谈、沟通,甚至接受规劝。
正是从教这堂课的过程中,她开始学习究竟什么是真正的饶恕。一切缘自她在备课过程中读到的一首诗《两位母亲》:一位母亲说: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代替我儿子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错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中时有发生,如影随行,也在所难免。如此,自然而然地就有后悔、悔恨、懊悔、痛悔等情绪充斥于心,让人无从摆脱,痛苦不堪。
1984年进入天主教北京教区神哲学院;1989年12月21日晋铎;此后后年任教于该神哲学院:1992年到堂区工作:1994年11月至1997年9月在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学习,获教会法硕士学位:2002年获教会法博士学位
唐绮珍在《返欧报告》中提到:许多神父、修生被派到欧洲学习。但是,这些纯朴的年轻人来到这五花八门的欧洲世界,是否能学到欧洲教会精华?是否会被欧洲人的各种怪论所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