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每个人,每个民族,都蒙召叫感受自己是人类家庭的一部分,而且去度属于这个大家庭的生活。天主认定这个大家庭为和平的团体。
这位圣人于1862年2月27日蒙主恩召时,年仅24岁。教宗方济各表示,他不仅是「整个教会的楷模,更是年轻世代的榜样」。在这禧年开幕之际,敬礼这位青年主保的朝圣地会开启圣门。
受造界和所有人蒙召尊崇造物主,为充满活力的未来而努力,从而能结出希望的初果。为此,“准备”阶段从2月份起开始,众基督信仰教会领导人相聚并敦促他们的团体分辨如何聆听、共同回应受造界的呐喊。
这本祈祷手册是为陪伴基督徒团体和每个信徒迈向禧年所预备的一系列工具之一,标题取自《路加福音》第十一章,受到教宗方济各训导的启发,邀请人们勤于祈祷,将之作为个人与天主的交谈,好能反省自己的信德,以及在今日世界、在蒙召生活的不同领域所尽的本分
(若一29)”教宗在讲稿中指出,所有朝圣者在踏上旅途时都感到蒙召迈出步伐。“这同样适用于司铎培育。”司铎培育的目标是“成为天主子民的牧人、按照基督圣心的标准来磨练的牧人,谦逊又仁慈”。
晚年虽体力渐衰,仍以祈祷与见证默默奉献,直至蒙主恩召。恳请神长、修士修女、主内兄弟姐妹为王德望神父的灵魂安息祈祷,求主赐予永恒的赏报。
李景玺神父(博士,陕西修院教务长):谈到圣言这个词,我想说香港和上海金鲁贤主教的翻译,从本地化的角度,在若望福音中采用特别的道这个词,思高圣经是在起初已有圣言,而太初有道,道即是天主,最初这个词应该是吴经熊翻译的
第二次是在最后的晚餐席上,主说:我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多默说:主啊!我们不知道你往哪里去,怎么知道那条路呢(若14:5)?
他领头成立了修路指挥小组,并带头捐款2万元:首先自己先出资购买材料,平整街道,他的这一举动感动了乡亲们,村民吴利军、王书民、李利光、张书军、凡燕雷等也分别拿出了几千元。
答:是的,最后两次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接见我,第一次是在杰梅利医院,约2月5日、6日;第二次是他过世前一天,在他的房间。在第一次会晤时,教宗很明显的受苦,但是他完全地清醒,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