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他们跟本就不知道怎样弄来吃才有利于人的健康,也不知道这样吃对身体有什么害处。可以说他们几乎还处于那种刚从原始状态过度的时候的样子,或他们还没有走向文明。
有时候,心中不禁在问,这么多人年年背井离乡而远走他乡,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不就是为了把自己的家园变的更美好一些吗?生活的更幸福一些吗?但是今年在春运列车上的所思所想,今天想来却模糊得一塌糊涂。
在现实生活中,人生有了理想似乎就有了意义,没有理想的人生似乎什么也谈不上。然而,现实生活的界面并不整齐,有些人会有很高的奢望,有些人会有很低的要求,这些均可以称之为理想,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因为你们用什么来判断,你们也要受什么判断。你们用什么尺度量给人,也要用什么尺度量给你们。为什么你只看见你兄弟眼中的木屑,而对自己眼中的大梁竟不理会呢?
四旬期一到,充斥在天主教各种媒体里最多的一个字是斋,诸如什么是大小斋、大斋不准吃什么、小斋不准吃什么、几岁可以不用守斋、在什么情况下可被宽免等等五花八门的问题都成了热门。
然后他接着说:“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当然。我从小就去教会。于是我说:“是的,我去教会,就是上主呀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他说:“不,那是和基督的一种关系。”
《肋未纪》第3章问答和平祭1.问:什么是和平祭?答:和平祭是一种自愿献上的感恩祭,用以表达对天主的感恩、还愿或亲近。它象征人与天主、人与人之间和好的关系,是一种“共融之祭”。
我向一位弟兄发泄内心的懊恼:和你们共处的一周,我没做什么。为此,我万分过意不去。他回答我说:你来此地应做的事,纯粹就是和我们在一起。你身为传教士,远涉重洋,来到我们身边。这是你能够作出的最大见证。
但是,一阵欢天喜地的庆典过后,柏拉图以这样的一个问题继续了他未尽的哲学反思:这个幸运儿接下来该做什么呢?
年轻的神父,教友们来看他时,他在书桌前写着什么,读着什么,也许是准备明日的道理,也许是在充实自己的知识,或者计划着他所要实施的牧灵工作……年轻的神父,傍晚教友叫他去就餐时,总能在圣堂里找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