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天的福音中,耶稣斥责纳匝肋居民缺乏信德。一开始,人们怀着崇敬聆听耶稣,之後却爆发了怒气,蔑视耶稣。
最近拜读了“信德”赠送的小书《嘉禄·富高——追随纳匝肋耶稣的芳踪》,被主人公的信仰人格魅力深深折服,在天主似乎缺席且世俗化严重的今天,这种折服再次让我涌现出匮乏久矣的信仰激情
全文如下: 二月二十二日圣灰礼仪,教会进入四旬期:四旬期在我们教会中是个很重要的节期,藉各项礼仪,带领我们走向巴斯卦逾越奥迹庆典——耶稣复活。
他解释说,耶稣的传教使命不从耶路撒冷那个宗教、社会和政治中心出发,而是从加里肋亚开始。
忠于基督 圣母和耶稣心心相印,形影不离。圣母为耶稣而生,她为养育耶稣和耶稣的奥体——教会,甘愿受一切的苦难。她听从耶稣的话,热爱我们众人,把我们看作孩子,看作耶稣的弟兄姊妹。
龙基神父3月6日下午带领避静的第一个默想题目取自《若望福音》:耶稣转过身来,看见他们跟着,便问他们说:‘你们找什麽?’(若一38)。
十四处苦路回顾了耶稣从被判死刑到安葬坟墓的事迹,青年们在拜苦路活动中通过默想、艺术表演和在现世舍弃自我的圣德楷模,重新认识了耶稣的面容和祂在日常生活苦难中的各种经历,并祈求自己能因慈悲而被转变。
再看看耶稣的死亡与复活。耶稣从被其徒犹达斯出卖,被捕,交于殖民统治以色列的罗马总督比拉多手中,被鞭打,判死刑,钉死于十字架上。
斯德望一如耶稣那样,是位服从的见证人,因此受到迫害。那些用石头砸死他的人不明白天主圣言。斯德望称他们为执拗和心耳未受割损的人。教宗表示,说一个人未受割损就等於说他是外邦人。
教宗三钟经(梵蒂冈新闻网)让我们向耶稣完全敞开自我,在日常生活中认出祂鲜活的临在。教宗方济各1月20日常年期第二主日在三钟经活动中如此勉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