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世俗的精神,不是基督徒的精神;又或者是“现在轮到我了!为了拥有更多的金钱和权利,我必须赚取更多”,这也是世俗的精神。随后,教宗说,“说长道短的恶毒言行、流言蜚语源自那里?来自嫉妒。
这如同初期教会的基督徒说的「月光的奥妙」,因为月亮通过反射太阳光,出现在天空中。教宗最后总结道:「领受光明仍有所不足,还需要成为光芒。我们每个人蒙召接纳天主的光,好能竭尽一生彰显这道光。
贝尔格里奥教宗由此想到保禄六世教宗《在新世界中传福音》劝谕的最后几段,保禄六世谈及「喜乐的基督徒、喜乐的福传者,而非垂头丧气的人」。
当我工作疲惫的时候她总是在梦里与我相遇,鼓励我努力,做个合格的基督徒,做个好人,我也时常为她祈祷,愿她安享天乡的福乐,因为儿子已经长大了!
教宗由此谈起当天的读经:伯多禄宗徒邀请初期基督徒团体「以温和、以敬畏之心和纯洁的良心」来答复有关信仰理由的问题(参阅:伯前三15-18)。换句话说,就是怀著圣神所赐的温良。
总主教向圣地基督徒说:“我们蒙召以一切可能的方式,以行为举止、以坦率和自由的言语,见证我们在我们的土地上对生命的热爱。我们受邀成为喜乐的人,而不是不断地抱怨一切。
仆人必须懂得等待,因为「忍受迫害和敌意是基督徒圣召的一部分」。当天福音比喻凸显出两种态度:「一方面是主人的目光,高瞻远瞩;另一方面是仆人的目光,看到问题。」
教宗说:“透过这两个比喻,耶稣建议我们参与天国的建设,展现出基督徒生活和天国的基本特性:即全然持守天国的是那些愿意冒一切风险的人,那些勇敢的人!”
教宗说,只有关注公益,才能“确保基督徒持续的临在,以及你们对国家、阿拉伯世界和整个地区作出的极宝贵贡献,本著兄弟情谊与在黎巴嫩的所有宗教传统相处”。
这浮现的图像向我们显示,身为基督徒,我们如何具体地生活。教宗说:“耶稣以这句话总结道:‘全部法律和先知,都系于这两条诫命’(40节)。这意味著上主给予祂子民的一切诫命都与爱天主和爱近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