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听儿子说,按总成绩他是排在第十名,可排在他前面的一个学生有一科外语分数太低,没有过最低分数线,最终被刷了下来,而我儿子的总分虽没有他高,但各科成绩都超过了要求的分数线,这样才进入了公费的行列。
临近开展之前整理作品,统一编号,制作入选证和收藏证等工作进行得井井有条。
外出传教,发现堂里的教友越来越少了,就连主日和瞻礼进堂的人也少了许多。问其原因,回答便是:“忙,没有时间。”我听了之后,真为这些人感到悲哀。
我们天主教至今仍然认为,好教友的标准就是:进堂、念经好等等。在21世纪里,没有福传言行的教友,算不上什么好教友。另一方面,教会对发展新教友的人也没有进行一定的表扬和鼓励。
那时的我常进堂,领圣事望弥撒,却什么也不懂。有时我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些因为吃饼得饱、或因渴慕耶稣的神迹、或因有求于耶稣而不得不来拥挤耶稣的人们。我尽管也在用力地拥挤着主耶稣,但是看不到生命改变的痕迹。
我十岁蒙上主的圣召,进入了贵阳教区预修院学习,开始攻读神哲学,准备走神父的奉献生活的道路。
教宗的形象、榜样,以及他在困难时刻带来的和谐讯息,都将帮助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而能抵抗激进思想的诱惑。事实上,许多年轻人因虚假的承诺而陷入困境。教宗将向我们展现出基督是真正的答案和人性的美善。
现在很多堂口,进堂念经的基本都是中老年教友,祈祷方式依然是以念经为主,有些堂区虽然神父要求教友读圣经,但教友对圣经的认识、了解还是甚微;绝大多数教友一生没有传一次福音,去发展新教友的更是少之又少,这样的教会现状
神父响应教宗号召,让更多的人明了天父的慈悲,到所属堂口拜访了多年没有进堂的教友,并在濯足礼时特别为他们洗脚。洗脚的时候神父都擦上肥皂,仔细的洗了双脚。
克拉斯坦托神父说:「现在只有四个教区送修生进圣保禄」,包括三宝垄、雅加达、棉兰总教区和普禾加多教区。 他说,修院也培育其他修会的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