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所处的位置是县城商业中心,周边店铺林立,每天熙熙攘攘,十分有利和方便显扬天主圣名,是祈祷、参与弥撒、福传的最佳选地。看到高高耸立的故城教堂,人们不会忘记十二里庄老会长胡风枝先生。
在谈到这一宗旨时,英木兰会长修女说:“北京若瑟修女会的修女现在已经服务于社会的各行各业,有的在医院做医生、护士,有的在教区办公室做财务工作,有的在学校做教师等等,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基督爱的命令,在服务中福传。
其实,主耶稣到旷野去主要是祈祷,是在开始传福音前的一个“大避静”。然而,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旷野”,就是当我们的生命处于逆流中,失去了方向时,面对各种诱惑时,就是我们在做出选择时。
我们作为教友,对待金钱的态度,应该遵照圣经的教导:的确,虔敬是一个获利的富源,但应有知足的心,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界上来,同样也不能带走什么,只要我们有吃有穿,就当知足。(弟前6:6-8)
看来,尊重并坚持自己的信仰,加强灵性修养,在属灵的祈祷中体悟圣神的恩宠与启示,由衷地学习、分享、见证圣经,从而正确认识基督的道路、真理、生命,是作为教友,特别是骨干教友的当务之急。
四个世纪以前编撰的拉丁─马来语字典指出,马来语圣经从一开始就使用「阿拉」一词来指称天主。
圣经中的玛尔大就不如她妹妹玛利亚聪明,玛尔大将主耶稣接到家里,只是将他当作贵客忙前忙后伺候,而玛利亚却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坐在他的脚前静静地听他讲道。
圣经中加因和亚伯尔的事迹就是此後果的一个例子。亚伯尔被杀後,天主问加音:‘你的弟弟亚伯尔在哪里?’(创四9a)。上主在每个世代都会重复问这个问题。
从圣经的开篇,圣神就登场运行在天主的创造工程中(创1:2)。旧约时代,圣神常常为了天主的某项任务而特别赐给某一些人,等到任务结束时,或者因为这个人不顺服天主时,天主便收回圣神。
细查圣经,我们会发现若望福音共记载了多默的三次发言:1、我们也去同他一起死吧。(若11:16)2、主,我们不知道你往哪里去,怎么会知道那条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