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接着表示:我们也要成为天主的建筑物的活砖石,与基督密切结合。我们不是孤独的人,我们是天主的子民,而教会正是天主的子民。他进一步表示,教会并非一连串的事物与利益彼此交织的产物,她是圣神的宫殿。
我们十分满意人类自己的成就,得意得忘了我们是谁,也渐渐对生命的真谛模糊起来,人类现如今的成就只不过建造了一个充满竞争欺压的世界,这毫无疑问是一种失败,但同时也提醒我们:我们是天主的孩子,从我们反叛天主召唤的那一刻起
教宗这么说:“随着上个星期日我们庆祝的耶稣受洗节,教会礼仪开始进入常年期阶段。
我们知道,一只家猪若久居野外,它就会充满野性;一只猴子在人类的训练下,可以对主人惟命是从;一束鲜花若久插牛粪之上,就会削弱它的魅力……不同的环境对动植物的影响尚且这么大,更何况对我们人类的影响呢?
教宗向主耶稣说道:「上主,身为祢的朋友,我们也变得冷漠无情、无所作为。
他的文笔很简练,而且很优美,我们在读他文选时,可以看到这点。任何在我们常人看来,很平常的事,出自他的笔下,就变得不平常了,足可见他文字表达力的深厚功底。宋神父是个很重视文字福传的神父。
然而,感谢天主,我们不把希望寄托在那些不可能的预测,也不寄托在经济预估,即使这样的预估很重要。我们的希望乃在于天主。但这样的希望不属于一般的宗教热忱,也不属于披着信仰外衣的宿命论”。
这段话是为我们每个人写的。所有信徒会有这样的经验:已经听了许多次的一段《圣经》,有一天突然向我说话,照亮我所生活的处境。但我应在那一天,在那里与这句圣言会合。”
我们是否将死而复活的基督的爱当作生活的核心、「救恩的泉源」,或者我们满足于「宗教的某种形式,以求良心安稳」?教宗方济各9月1日上午在周三公开接见的要理讲授中敦促众人省思这个问题,反省我们如何活出信仰。
……本主日是圣周的开始,我们在福音中再一次听到主耶稣的受难始末(路22:14-23:56)。当我们再次聆听者福音,我们会细心注意,还是像看到新闻中各死伤悲剧般,存有一份习惯的心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