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耶稣的信徒,虽然不能像耶稣那样克苦的情形,最少应当守圣教所定的斋期,多祈祷,多克己,多到圣堂中去拜苦路,想想耶稣为我们受难而死的情景。
教宗以《路加福音》记述的吾主耶稣基督受难史,逐步展开他的弥撒讲道。耶稣荣进耶路撒冷的时候,群众兴高采烈地迎接祂,大声颂扬天主说:因上主之名而来的君王,应受赞颂!(路十九38)。
当天弥撒的福音取自《若望福音》,叙述耶稣在受难前为所有基督徒和基督徒团体祈求合一,「愿众人都合而为一」,就如天父和耶稣原为一体那样,为叫世界能够相信。
教宗方济各阐释说,随着受难之日的临近,耶稣做了两件事:第一是坚定地做出了上路的决定,因此接受天父的意志前行,第二是向门徒宣示了这件事。
当仇恨和拒绝把祂推向受难和死亡时,祂却以宽恕和怜悯作为回报」。因此,我们在圣体圣事的恩典中「学习如何在基督的伤痕内找到憩息,在那里洗净我们所有的罪过和歪道」。
在援助受难教会组织以及马耳他骑士团的一些成员陪同下,马拉维主教前往了这个曾经是政府军和恐怖分子决战中心的地方。突然间,主教请代表团在圣坛周围围成一圈,手牵着手,在他的带领下默思和祈祷。
有鉴於教会今年格外关注青年,10月份将举行以青年为题的世界主教会议,教宗希望由年轻世代来默观基督的受难史。
我的眼前呈现出主戴刺冠受难时的画面。我仔细一想,也是。我主耶酥为救世人于罪恶,屈尊就卑,降生马槽,取了人性,而被世人钉在十字架上,他才是最冤的。
在耶稣的受难史中,大司祭引发最吊诡且决定耶稣死罪的一句问话:你是默西亚,那应受赞颂者的儿子吗?(谷14:61)耶稣说:我是,并且你们要看见人子,坐在大能者的右边,乘着天上的云彩降来。
(三16)后来,尼苛德摩在司祭长和法利塞人面前替耶稣作辩护(参阅:七50-51),并在耶稣受难埋葬后前去祂的墓穴(参阅:十九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