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的时候,我学骑自行车,刚开始骑上去后,我总是低着头,两眼死盯着自行车的脚蹬子,结果总是歪歪扭扭,不走正道,还经常摔倒。后来父亲对我说:别老盯着脚蹬子,抬起头往前看。
当我们中间有人将要死了,我们就去为他念善终经,帮助他抵制魔鬼的干扰,一心仰赖天主,痛悔自己一辈子的罪过,求主赐他安死善终;当我们中间有人死了,我们就去为他念炼灵通功经,求主赐他早日脱免炼狱的痛苦而获升天堂
如果我们只本着行善而忽略耶稣在十字圣架上的圣死,忽略耶稣的救世工程,就会陷入一种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窘境。
突然有个想法在我脑中浮现,苦路的终点是耶稣的死亡,若拜苦路只是纪念耶稣的死,或是陪伴他、哭他受的苦,感受他的痛,似乎并不是耶稣的意思,因他曾明说:你们不要哭我,但要哭你们自己及你们的子女。
讨厌死他了!老师说:十个好朋友都留不住你,你却为了他一个人离开,你说,这个人重要不重要呢?我也经常犯这样的毛病,总觉得丈夫不如意、不称心,时时处处指责他、贬低他,丈夫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没有了。
就这样,因一个舞女的任性和一个奸妇的复仇,若翰死在一个平庸、醉酒及堕落的国王的权下。这就是一位巨人,生于女人的伟人的结局。
教宗说,和平是耶稣的工程,祂为了服从贬抑自己,直至死亡,且死在十字架上。当我们谈论和平或修和时,谈论片刻的安定和些许的和睦时,应该想起耶稣所成就的伟大和平与和睦。
这群快乐的人遇到了耶稣,并跟随祂走近城门;而那一大夥伤心的人则陪着死去了独生子的母亲从城门走出来。这相遇使我们省思我们彼此相遇的方式。福音告诉我们,上主动了怜悯的心。
圣母玛利亚的一生极为坎坷:耶稣诞生马棚,举家逃往埃及,圣子死在十字架上。纵观她的一生,我们懂得了她的生命见证了天主不叫人失望,天主不遗弃祂的子民,即使在某些时刻或情况下天主似乎不存在。
人生自古谁无死,如何面对死亡和死亡之后,也就成了不论东方还是西方都要面对的一个人生问题了。如何面对死亡,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死亡的态度永远影响着今世人生,因此对死亡和死亡后的态度就显得极为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