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是从中世纪开始(有说比中世纪还早),修士、修女们在繁忙的劳动之余,把新约中基督救世的事迹用花环连缀起来,在以后的岁月中,这些故事逐渐完善,花环也演变成为现今我们用的美丽且五光十色的念珠。
今年我又派去一位刚祝圣的神父———廖芝国,他二话没说,收拾好简单的行李就去上任了,一个月、两个月……直到现在,他站稳了脚跟,且开创了一个可喜的局面,他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无畏精神,在教区神父教友中反响很大,他的诸多事迹值得给大家介绍
在坚硬粗糙的石板山路上,毫无衬垫,毫无倚靠,而大家真情实意地跪了下去俯伏在地,追忆耶稣受难事迹。到了山巅大殿举行弥撒圣祭,因为我还不是个教友,别人领受主的圣体,而我两手交叉在胸前接受神父的降福。
使儿子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这对伟大的父子感人的事迹,谁听后能不感动呢?一个平凡的父亲都能做到这一步,更何况我们的在天大父呢?全能的天主时时与我们在一起,他每时每刻都在关心、爱护着我们。
当我在3月1日“信德”上,以“献爱心,送温暖”为题,披露了兴平堂区神父及修女救济贫困的事迹后没几天,您就从遥远的上海给兴平邮来了500元钱和许多衣物,让我们转送给特困户。
陈必神父继续以路加福音2:25-35一位住在圣殿中的老人西默盎的事迹与大家作分享。
隆巴尔迪神父说:在乌干达的访问中,该国殉道者的事迹最为重要。众所周知,教宗非常重视殉道者的议题,我们在韩国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在乌干达又将再次看到。
当天礼仪的福音选自《马尔谷福音》,讲述耶稣治癒瞎子巴尔提买的事迹。教宗指出,「这段福音章节具有重大的象徵意义,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处於巴尔提买的境遇。
他们在圣母忠仆会士龙基神父的带领下,默想《若望福音》中耶稣怜悯罪妇的事迹。龙基神父指出,天主的宽恕是「真实的爱」,敦促人成为更好的人。
谈到《路加福音》中耶稣使耶里哥盲者复明的事迹,教宗要我们反思群众对瞎子缺乏怜悯的态度。教宗说:多少次,当我们看到路上的穷人、病人和饥饿的人时,我们会感到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