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路加福音》中耶稣使耶里哥盲者复明的事迹,教宗要我们反思群众对瞎子缺乏怜悯的态度。教宗说:多少次,当我们看到路上的穷人、病人和饥饿的人时,我们会感到厌恶。
献主节也被东方教会称为相遇庆典,将重点放在西默盎和女先知亚纳在圣殿中与主相遇的事迹上。
《玛加伯书》讲述了这些殉道者,这些英雄的事迹。这种由意识形态殖民产生的迫害总是如此:摧毁,使一切千篇一律,无法容忍差异。教宗说:文化殖民的道路最终也会使它的信徒遭受迫害。
这份文告的灵感来源是耶稣召叫首批门徒的事迹(谷一16-20),以及刚结束的两大盛事:以青年为题的世界主教会议和巴拿马世青节。教会在这些活动中聆听青年和他们的所需,试图向他们作出具体回应。
她去探访依撒伯尔的事迹让我们看到这样一幅画面:青年与年长者彼此相遇、互相拥抱,并能唤起对方最好的一面。这是“从相遇文化而来的奇迹”,每个人都受到关心,为使上主的面容显露出来,人人都有必要。
当天的第一篇读经取自《宗徒大事录》第八章,讲述一个厄提约丕雅太监受洗的事迹。教宗由此提出三个关键词,分别是:起来,上前去;倾听;喜乐。首先,天使要求斐理伯「起来,上前去」。
教宗进入大殿後,首先向圣巴尔多禄茂的圣髑和新殉道者圣像表达敬意,随後聆听有关几位新殉道者的事迹,例如:1939年在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被杀害的保罗·施奈德(PaulSchneider)牧师,在萨尔瓦多被武装团夥杀害的威廉
当天的福音记述耶稣治癒瘫子的事迹。这个人已患病38年,他躺在耶路撒冷一个叫贝特匝达的水池旁。水池周围有五个走廊,走廊内躺着许多患病的、瞎眼的、瘸腿的、麻痹的。
教宗的弥撒讲道从《路加福音》记述耶稣被献於圣殿的事迹谈起(路二22-40)。他解释道,西默盎和亚纳之所以赞美天主是因为他们在与耶稣的相遇中看到了希望的实现。
他继续以基督徒的希望为主题讲授要理,透过旧约圣经中勇敢妇女友弟德的事迹,勉励我们不要教导天主该如何做事,而要不屈不挠地信赖祂,相信祂也能从死亡中拯救生命。友弟德是教宗要理讲授中的核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