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十天,圣神降临,宗徒们个个聪明勇敢,走出去广传福音。圣母,按耶稣的嘱托,把若望和其他宗徒都看作自己的儿子,协助、鼓励他们为耶稣基督作证。她与若望宗徒生活在一起,天天朝夕相处。
他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吸引、激励并培养了一批有志气、有抱负的青年男女,以“兴教建国”为理想、以“牺牲服务”为精神,抱着“在学业和工作上出类拔萃”的态度,通过培养“自觉、自动、自治”的良好习惯而在日常生活中为基督福音做见证
这种垂直分布造就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这里有植物1000余种,动物380多种。
所以我们应该注视福音中的耶稣,看他如何做好天父的儿子。天主父是宣讲的主题,比喻中的核心,祈祷的直接对象。甚至我们可以说,耶稣着迷于他的父。
玛窦福音中耶稣曾讲过这样一个比喻:十位童女去迎接新郎,有五个细心机智的童女提前准备了灯和灯油,最后迎接新郎时“一起进屋庆祝婚礼”,五个愚笨的童女,因为没有预先准备灯油,无法点灯,后来被拒之门外。
圣玛窦福音是由耶稣一系列的讲道组成的,中间插以叙事。他的第一篇伟大的讲道通常称之为“山中圣训”。在这篇讲道中,耶稣向我们启示了他讯息的中心思想。
探究盖茨“宗教的满足”深层原因,我想这主要来自他对基督信仰的财富观,按照这一观念,上主最伟大的管理者,创造了世界万物,制定了规律,然后把一切交给人代管,但最终还要归于上主。
在约旦河受洗后,耶稣立即:“被圣神领往旷野,为受魔鬼的试探”(玛4:1)玛窦福音如此记述。进入旷野的发起者不是魔鬼,而是天主。耶稣顺从圣神的催促,进入了旷野;他绝不陷入敌人的陷阱,不,绝不!
《福音》中,法利塞人运用理智来看待那个淫妇,而耶稣却用心灵理解她。因此,我们也应该运用心灵对待遇到问题的神父。
当他们讲到外籍神父抛家弃国,远渡重洋,不辞千辛万苦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播撒福音的种子时,兄弟二人被这种为福音无私奉献,生死无畏的精神所震撼,并都决志为基督奉献终生,继续基督的救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