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写道:“数世纪以,这是一个保存天赐恩典记忆的地方:按照圣经的传统,山是一个特别的地方,是与天主相会的处所,一个聆听祂心声的宁静之处。”
在访谈中,达阿拉戈纳神父的思绪转到不久前遭到袭击的纳匝肋、革责玛尼和大伯尔山。“显而易见的,现在我们必须重新构想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包含旅行在内。这种方式至少要持续到找到疫苗为止。”
十七岁时,她的头脑中就清晰地意识到了信仰的普世性意义,加之其出色的灵修和使徒生活经验,充分意识到了祈祷是可以搬山的超性力量、基督的爱德是全球适用的表达方式。
上星期五在以色列莫兰山发生严重踩踏事件,45人死亡,众多人受伤。教宗表示:“我一定为这个悲惨事件的伤亡者和他们的家人祈祷。”
耶稣在最后晚餐后、遭犹达斯出卖和被捕前,来到橄榄山。祂在那里,在极度恐慌中恳切祈祷。就在那个祈祷时刻,耶稣称天主为“阿爸”,父亲。这个耶稣的母语阿拉美语词汇,表达了亲密、信任。
我来了,来了从山的高峰上走来从海的浪潮里走来用险阻和风浪做生命的海洋就会坚强的去追赶那尽有的一缕灿烂滚滚的碧浪满载着不屈不挠的希望扬帆远航我来了,来了从真理中走来从生命中走来面对世界的酸辛苦难明了的心胸会找到人生的驿站理智的思念为明天的生活披戴碧空蓝天迎着腥风破浪追赶徐徐升起的朝阳载着满腹创伤走入了一个神圣的地方一声声赞美击醒了浑噩的梦境一声声的感恩迎来了生命的第二次火种阿肋路亚
记得多年前,在静山的一次避静中,我不用任何的书本,在圣神带领下,就用心神去拜苦路。奇怪的是,在苦路的每一处,我感受到全是圣母的心境,我体会到的都是母亲的苦。
主的圣诞(六世纪西乃山圣嘉德琳隐修院)东方礼的圣像画,往往就是很好的默想题材:1.天使的出现,显示这是天主与人同在的奥迹。天使是天主的臣仆,为天主的救世计划作证,且指出天主子降生成人。
因为山太陡太高,眼不能四处看,只能盯着台阶,因为四处看一不小心就会蹬滑掉落谷底,爬完上山的时候也不能朝上看,因为朝上看是看不到头的天梯,一抬头看就会没有勇气和力量爬行,所以也只能看当下脚下踩着的台阶,勇敢的朝上爬
关于教会最普遍、也最受爱戴的祈祷“玫瑰经”,本台访问了梵蒂冈城国教宗代理主教科马斯特里(AngeloComastri)总主教:问:总主教,我们如何能够认为玫瑰经是从不过时,充满时代性的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