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不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却“分享天主赐给我们的特恩和恩典”。生活出服务的精神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扪心自问‘我能为他人做些什么’,给予生命就是把自己奉献出去。在现实生活的具体行动非常重要。
直到今天人们因耶稣的名字依然能够驱除魔鬼,行奇迹,只有信他名的人才能得救恩。教友魏淑琴: 我会首先告诉对方,人的一生应有一个信仰作为精神上的支柱,人才不会在纷杂的社会中迷失方向。
然后,在救恩史上,我们看到了亚巴郎的榜样:天主召叫他离开他所熟悉的世界,与主一道踏上了一条探险的征程(参阅创12:1-4)。
对这位神父来说,宣讲救恩的喜讯,已成了他信仰的一种本能反映。
下山的路上,我们默默地为这里的山民祈祷着,愿天主赏赐他们奇恩,赐给他们火热的心,做传扬福音的见证者。“我栽种,阿波罗浇灌,然而使之成长的却是天主。”(格前3:6)
主恩浩荡众志成城建圣堂“若非上主兴工建屋,建筑的人徒然劳碌”。
下山的路上,我们默默地为这里的山民祈祷着,愿天主赏赐他们奇恩,赐给他们火热的心,做传扬福音的见证者。“我栽种,阿波罗浇灌,然而使之成长的却是天主。”(格前3:6)
他的希望和期待体现在日常的耐心中,他不顾一切,保持醒悟,直到最后他的眼睛看到了预许的救恩。教宗接着说,西默盎的耐心是天主耐心的一面镜子。
因此,有一种友好的悲伤,会引导我们走向救恩。想想这个比喻中的荡子:当他堕落至深渊时,他感到非常痛苦,这促使他幡然醒悟,决定回到父亲身边(参路15:11-20)。
众人都知道祂将回到父那里去,为他们准备地方,并将派恩保圣人前来。但不知何日在天上再聚首,因此走在离别的路上,格外悲伤。〔语译〕耶稣四十天南北奔走,慰勉门徒信众显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