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堂教友为已故的吴仕珍主教、曹神父献弥撒,本堂庞瑞神父在讲道中阐述了炼灵月及追思已亡的意义,并提醒参礼教友,炼灵月里多行爱德,做克苦,献弥撒,多做善工。
上午8:30,教区60多位神父在月省结束后参加了寿辰感恩弥撒,参礼的还有河北神学院的几位神父、“信德”的张士江神父和在那里工作的吴天爵神父、主教家属、教区备修院、修女院及邻近的教友。
值得一提的是尚未领洗的中学生吴汉光同学,一次随妈妈王锦峰到教堂看到教会在替穷人“行乞”,便动了怜悯之心,与父母商量要与贫困生结对帮助,最后她与河北的一名中学生结对,她的爸爸与陕西的一名中学生结对。
吴奕顺主教在讲道中指出了司铎奉献和服务的意义,表达了对过庆司铎的衷心祝福和期许,望其继续克尽铎职,荣主益人,并特别邀请教友们为司铎圣召和所有神父祈祷。
而在中国教会内,由在台湾服务多年的瑞士籍神父吴若石总结推广的吴若石足疗法则成了许多人纷纷学习实践的疗法。这不但服务了人们健康方面的需要,而且见证并传播了基督福音,可谓一举两得。
这就是作为家长的溺爱表现,长此以往,就会让孩子慢慢养成了恶习,再改,已经万难了。无论是有信仰的家庭也好,还是没有信仰的家庭也罢,在子女教育上,都缺少一种敬畏的教育。
养儿方知父母恩,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在那样的年代,父母省吃俭用,留给孩子们的是热腾腾的饭菜,温暖的衣服。而我的父母每每都是等孩子们吃饱后才动筷子。
基督,养育人之灵魂的神粮,将永远伴着我,伴着每一位教友。
在做发行工作中,我亲身体验到“信德”在神长教友中的口碑,南京堂好多教友多年来已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这不禁使我想到,一个文明人应该与书报终身结伴。
也许人们已经养成了随时随地玩手机的习惯了,怪不得有人把这样的人称为低头族。低头族好像对发生在周围的任何事都不感兴趣,他们只对手机里的功能(包括视频、图片、微信、新闻、小说、邮件等)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