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痛苦是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载伯德的妻子为儿子祈求官位时,主耶稣对他们说了一句话:“你们能饮我将要饮的爵吗?(玛20:22)这一杯爵里是什么?是苦酒!
在弥撒前的分享中,永嘉铎区主任司铎陈必神父说:百善孝为先,尊老敬老是我们教会的一项美德,也是一项责任。举办这次活动,是给予所有老人一个节日祝福,也是对在座的老人多年来为教会无私的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基督的降临彻底改变了天主的传播方式:圣言成了血肉,天主也以人的声音说话。圣言降临於世,被人听到,但所听到的不是人的话,而是天主的话,天主子的话。如此一来,天主就以第一人称说话,不再是上主这样说!
他的所作所为,天主也特别眷顾,赐给他聪明智慧,能吃苦耐劳,有颗善于助人的心。尽管没有多少文化,但他学会了多种技能,木工、瓦工、装修、电工、水工、广告制作等,样样在行。教堂有事积极参与,从不讲报酬。
教宗解释说:面对丧失儿子的悲剧,一位母亲不愿接受安慰的言语或举止,因为这样的言行总是不恰当,绝不能减轻一个不能也不愿癒合的伤痛。这是一种与爱成正比的伤痛。
我们也注意到神父没有局限于照本宣科式地读读经文,而是面向参礼群众,作了一次关于人生终向的布道宣讲,特定的场合配上适宜的题材让宣讲有的放矢、生动有力、触及灵魂。
祂从不让他们孤立无援,在艰难时刻也不例外。当天的第一篇读经取自《宗徒大事录》第八章,讲述一个厄提约丕雅太监受洗的事迹。教宗由此提出三个关键词,分别是:起来,上前去;倾听;喜乐。
他说:答∶随着阿塞尼奥神父被册封为真福,加布遣会又有一名优秀的弟兄加入成圣的行列;同时,安慰之母修女会也因她们创会人所领受的荣耀而喜悦。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11月21日在圣玛尔大之家主持清晨弥撒时强调:文化和意识形态殖民不能容忍差异,使一切千篇一律,最终连信徒也遭受迫害。
信仰的道路也必须从这一点开始,而不是法律、义务、承诺和一致性。天主的爱先於法律,且赋予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