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新礼仪固然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活泼、充满生气的祈祷法,但祈祷的方式是多元化,在不同的环境和时间下,人们使用不同的祈祷方式,玫瑰经能历久弥新地经历了几个世纪,受到无数人的爱戴。
(若十九,26)耶稣的话给我们指明了信仰他的人同圣母的关系是母子关系。他把我们托付给了圣母,把圣母托付给了我们。
恢复自由的他,除了由衷地感谢天主之外,便立刻回家探望父母和亲友,同他们一起颂扬天主的仁慈。在后来的日子里,他受到了领导的重视,同行的拥护,由普通炊事员到领班、到总管,一步步升迁。
当天中午罗马天气虽然不好,但是圣伯多禄广场仍然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人士,他们聆听了教宗每星期日这个时刻向广场的朝圣人士发表的例行讲话。这一天是天主圣三瞻礼,所以教宗的讲话以瞻礼的意义为主。
针对第一个议题,神长们普遍赞成需要按照一种慈悲的教育方法来陪伴和接纳受伤的家庭,不另眼看待他们,同时也不淡化教会的教义,却使教义与牧灵工作相结合。不过,各讨论小组对如何落实这项工作却提出不同看法。
因为慈悲善工正是我们宣认天主子成为血肉的具体行动:探访病人,给饥饿者食物,照顾被丢弃的人。为什麽要行慈悲善工呢?因为每个我们必须爱的弟兄都是基督的骨肉。天主成为血肉,为了与我们成为一体。
我给他们打了个生活中的比喻,好比每天我们去山中捡拾柴火,收集的够了,一捆火柴的投入,一锅香喷喷的饭就因此而熟了。这前后是一个因果关系,成就一件事情不论大小,有谁能够断开这种因果的链条?
教宗说:在今天弥撒的集祷经中,礼仪给我们指出三种态度:警醒祈祷、施行爱德和欢欣赞美。换句话说,我应该警醒祈祷;我应该施行爱德,友爱善行:不仅要施舍,还要容忍那些令我们厌烦的人。
在申命记典中,家长要教育孩子,让其知道逾越节和无酵节蕴含的意义的重要性,告诉他们是上主用强有力的手臂把祖先从埃及领了出来,要记住逾越节、无酵节作为他们永远的法规,司祭典中强调这一夜为以色列子民有着特殊意义
我们从他的态度和抱怨中可以知道,他也一定常常把责任推卸给他人:‘他们在我之前先下去了,我是个可怜人,都患病38年了!’这是一种丑陋的罪,怠惰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