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23:34)这是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祈祷,也是耶稣人生中的最后一句祷词。按四大圣史的描述,我们可以想象当时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悲惨的场面。
像祭台上那尊高大的圣母像,头上戴着花冠,而使她真实的看到,那花冠每朵小花变成耀眼的绒绒球!胸前大发蓝光,好象穿着—套蓝裙子,使整个身体都放射着光芒!
因为朝圣人多,山上、山下教堂弥撒一台接着一台,有的堂区因排不上号而临时选择了山上教堂右侧大苦像为祭台给教友举行弥撒。平阴尖山山脚下圣堂由于外地教友到外地朝圣不易,他们大都会选择再到圣心山或若瑟山朝圣。
上午8点30分,教友们在若瑟山脚下牌坊集合,张宪旺主教和季宝玉执事带领教友们开始拜苦路,在虔诚的祈祷和跪拜中,登上圣山,敬礼大圣若瑟。上午9点整在若瑟善终洞,以隆重的进堂仪式开启弥撒圣祭。
唯一肯定的道路就是跟随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十字架的绊脚石。教宗在讲道中就三个现实进行了省思:人、天主和行走。人的现实是在善与恶之间作出选择。
也有人说,一个人祈祷的力量像一双筷子,一折就断,如果三十个人一起齐心祈祷,那么是三十双筷子合成一把,谁也折不断。大家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苦于没有房,办不起固定的祈祷所。
他们残忍地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耶稣开始了苦路之旅。藉着今天的瞻礼我们反省自己的信仰生活,预备好心灵,迎接圣周的到来。
小时候,认为只要努力学习、好好听父母的话,就是在和耶稣一起背十字架了。
报告会现场主讲嘉宾、在俗方济会士李绮玲老师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ppt,配合生动精彩的演讲,为听众呈现了圣五伤方济一生追随天主圣意,毕生践行神贫、谦卑、服从、克苦、补赎的福音精神,最终获赐身印五伤殊荣的人生传奇
圣周四举行建定圣体大礼仪式,堂区举行弥撒纪念主的晚餐,弥撒后迁移圣体,教友们自愿地轮流跪拜;圣周五是主基督受难日,自清晨教友跪拜圣体、自发的进行圣经分享、唱圣歌,下午3:00堂区按照传统由袁神父带领教友一起拜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