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赐我基督徒当之无愧的洁净和美丽的精神。赏赐我作一个真正基督徒的自由,这是由祢的恩宠所赏赐,由祢的诫命所主宰的。赏赐我祢对我及他人崇高的心灵的问候。让我的心永远不做轻视天主圣言的决定。
生活在印度的人们曾亲眼看见修女和他的同伴们,为临终的印度教徒取用恒河水,为弥留的佛教徒诵佛经,为垂危的基督徒举行傅油礼,为不久于人世的回教徒诵读《古兰经》,并在他们死后把他们送往各自的坟场安葬。
红十字的人道援助,为英国基督徒南丁格尔护士所建立,以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为标记,在战争中“只救伤员,没有敌我”。“十字架”是耶稣基督救赎的标志,是基督徒的标记。
因为基督徒在祈祷时首先请求天主宽免他的罪债,即他的罪过。即使我们是完美的人,圣洁冰清,绝不会偏离圣善的生活,我们仍永远是亏欠天父一切的子女。然而,骄傲是每个基督徒生活中最危险的态度。
“事实上,基督徒的祈祷并不是闭上眼睛无视现实生活。《天主经》是子女而非幼稚的祈祷,不是如此地沉醉于天主的父爱,以致忘记人的旅程充满艰难。
相遇文化推动我们基督徒去体验教会怀著母爱去寻找、护卫和聚集自己子女的奇迹。在教会内,当不同礼仪的信徒彼此相遇,全体子民晓得一起赞美天主时,重大的奇事便会发生。”
教宗也谈到长崎地区“隐身的基督徒”,他们透过圣洗、祈祷和要理传授保持了信仰并使之代代相传。这些“真正的家庭教会就如纳匝肋圣家那样在这片土地上闪闪发光,也许这些家庭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基督徒团体必须关怀这些人,帮助他们以基督徒的方式活出他们的处境,如同《天主教教理》权威性地指出的那样。
它由三篇重要的论文构成,分别是:一、天主启示与救恩史具备圣事性的内涵,因著道成肉身至关重要;二、如此圣事性的启示指向通传天主的恩宠给人:这就是对话性;三、因此,基督徒的信德作为对圣事性启示的回应,本身具有圣事性的特质
马伦戈主教接着解释说:“事实上基督宗教早已传人蒙古,众所周知,在一千年以前,叙利亚的基督徒,即所谓的聂斯多略教会就已存在于此,并以某种方式在这里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