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生于一五零六年的真福法夫尔,在宗教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欧洲、特别是在德国为福音效命之际,圣方济各?沙勿略则转向东方,因为他感到自己受到推动,必须前往当地开拓传播福音的新道路。教宗说:“圣方济各?
我问他:“那你爱人信教,你和她也会来教堂(他家距教堂20里路),你就没想过进教吗?”他说:“我才不信这些呢!现在我家里种着大棚,一年四季够忙得了,哪还有时间信教,等以后有时间再说吧!”
为此,《圣经》记载,当耶稣看到富贵少年为财富面带愁容,忧郁地走了,(谷10:22)耶稣便发出了“骆驼穿过针孔,比富有的人进天主的国还容易”的感慨(谷10:25)世界和人生是有限的,但人的欲望却永无止境。
后来进入了教会,才慢慢明白了它的真意,回想起来真是好笑。我就在这样的教友家庭中长大,可以说在信仰上没有受到良好的熏陶。但天主的计划原本如此。
今天,宗教作为一项文化遗产已开始受到重视,作为没有宗教观念的中国老百姓愿意加入教会,教会应想方设法使得进教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本来我们的教会信仰就是福音,福音就是好消息,让我们向所有尚不认识基督的人传报这个好消息
在一再启发而仍不能说出正确答案时,主持人终于说出了非常简单的道理:“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
一个明媚的中午,母女二人刚吃过午饭,院门被推开了,进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六十来岁的样子,黑瘦的脸上满是皱纹和污垢,浑浊的眼睛里流露出哀求的目光,“给我点吃的吧?”
但他们经验到了主的临在,当耶稣为他们讲解圣经时,已神妙地进入了他们的内心,炽热了他们二人的心火。这也正启示了我们,耶稣透过他的话语而临在,他的临在会使悲伤化为喜乐,会使哀痛化为欢笑。
进村以后遇到了一个老教友,他请神父到他家去,神父犹豫了,他倒不是不想去,而是知道他家太苦了,不想给老人家添麻烦,就想推辞,可老人坚持要他去,神父就去了。
换言之,我们不应再用进、出牢狱的模式来思考,而应用造就和转化的过程来看待此问题:不是我们死后天主才论功行赏或论罪处罚,而是我们的思想行为在此时此刻就已经要么造就了牢狱般的生活,要么把牢狱转化为天堂般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