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事物美好,却是虚幻的,不能持守承诺,最后留给我们的是一种空虚和悲伤的感觉。这种空虚感和悲伤感是一个信号,表明我们‘走上’了一条不正确的道路,使我们迷失了方向。”
教宗表示,这话真美,“多少次在我们悲伤、忧愁及困苦时,圣母也对我们的心灵说:‘我在这里,难道我不是你的母亲吗?’她总是在我们身旁安慰我们,予以我们前进的力量。”童贞圣母要胡安到山丘上为她摘些花。
(立)十八世纪的圣心忠婢——圣女玛加利大,有一天早晨,正在祈祷的时候,听到一种悲伤的声音,凄惨极了。圣女仔细一听,便听出是耶稣的声音。耶稣向圣女说:“亲爱的女儿!
有一个青年修士召集进出的流客给他们讲解救世主耶稣的故事,那声音有很强的磁性,将她从悲伤中拉了出来,她坐在幽暗的角落静静地细听着。“我是今晚的值班修士,请问你有不明白的宗教问题吗?”
天主“要同他们住在一起;他们要作他的人民,他亲自要“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天主;他要拭去他们眼上的一切泪痕;以后再也没有死亡,再也没有悲伤,没有哀号,没有苦楚,因为先前的都已过去了。”
颜教授说:“大家知道,一般追悼会中,只需要对熙熙攘攘的来宾还礼即可,人因为忙碌嘈杂而暂时忘却悲伤,难熬的是追悼会结束人走后的孤独和无助。”现在的四川灾民也是如此,更需要心理疏导。
教宗强调,这喜乐“使我们摆脱个人主义的悲伤,摆脱生活没有意义、没有爱、没有希望的危机。这就要求我们“作见证者先于作导师”。教宗说:“在成为导师之前要先成为见证人,见证天主的爱,这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堂区一位89岁的老教友、离休的女教师许静姊妹感慨地说:神父、修女对待我们众人比自己的爹娘兄弟姊妹还要亲,有病的去看望,有困难的去帮助、心里有悲伤的去慰问、老弱的抚恤,事事都考虑到了,‘回娘家
“我们为他的辞世感到痛苦,悲伤的情绪席卷而来,我们感到心烦意乱、迷惘徬徨:我们正在经历这一切,就像宗徒们为主耶稣的死亡而痛苦万分一样。”
相反,很多次,我们发现,自我建设而忽视天主和他的意愿,为人带来失望、悲伤和挫折感。罪恶的经验,就如拒绝跟随他、与他的友谊抗衡,带给我们的无非是心灵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