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取自《达尼尔先知书》的读经记载了青年阿匝黎雅因拒绝朝拜金像而被投入火窑中焚烧、在火焰中为子民向上主呼求仁慈与宽恕的事迹。教宗说,这是正确的祈祷方式,因为阿匝黎雅懂得仰赖天主的良善特性。
全部法律和先知,都系于这两条诫命。(玛22:37-40)我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你们该彼此相爱……如果你们之间彼此相亲相爱,世人因此就可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
当天的第一篇读经取自《依撒意亚先知书》,向悲伤绝望的地方宣报救恩的来临:那是人远离天主的绝望处境,但这救恩所宣报的便是上主的来临,使一切有所改变;上主紧紧抓住人,「使他重新再造」。
耶稣在受洗後展开了祂的救恩使命,祂的态度有如「谦卑又温和的仆人,仅凭藉真理的力量,如同依撒意亚先知所预言的:『他不呼喊,不喧嚷』(卌二2)」。
教宗引述依撒意亚先知说:不要害怕!因为我与你同在(依四三5)。这是天主安慰的话,祂始终参与祂子民的历史。希望便由此而生,如果我们总能关爱近人,则历史的每一个新悲剧也能转变成为好消息。
在选自《达尼尔先知书》的第一篇读经中,悲伤屈辱的天主子民有能力感到羞愧,而福音事迹的主角却做不到。这是一个获得主人宽恕并被免去庞大债务的仆人,可他却不能宽恕他的债务人:他不懂得宽恕的奥迹。
教宗鼓励信友们「认出」天主的安慰,「因为有许多假先知看似在安慰我们,实则在欺骗我们」。天主的安慰不是「买得到的快乐」。「上主的安慰触动人心,令你感动,增进你的信望爱三德,并使你为自己的罪过哭泣。
巴朗牙教区鲁佩托.桑托斯(RupertoSantos)主教表示,他会怀念这位「无私及为人设想的牧者」,他在「戒严令年代是位勇敢的先知」。
耶稣没有责怪别人,没有说我是默西亚或我是先知;当祂治愈病人、向人们宣讲以及行奇迹时,并没有大肆宣扬。耶稣谦卑行事,接近人群。在福音的记载中,耶稣不与人群在一起时,祂就与天父同在,向天父祈祷。
教宗引用依撒意亚先知的话,说明天主的爱永恒不变:妇女岂能忘掉自己的乳婴?初为人母的,岂能忘掉亲生的儿子?纵然她们能忘掉,我也不能忘掉你啊?看哪!我已把你刻在我的手掌上(依四九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