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法国作家米契·郭安神父在《三度生命》一书中讲道,“在每一次受苦的经验中,你都能与救主相逢,经由痛苦,他要求你与他一同拯救世界。”
但他们经验到了主的临在,当耶稣为他们讲解圣经时,已神妙地进入了他们的内心,炽热了他们二人的心火。这也正启示了我们,耶稣透过他的话语而临在,他的临在会使悲伤化为喜乐,会使哀痛化为欢笑。
但这些外在的需求却又很容易以自我的经验和观念判别事情的真伪,以至于在生活的激烈竞争中让人的精神变的扭曲和异化。以至于忘记“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样严肃的人生问题。
来这里时间最长、次数最多、和病人最熟悉、服务经验最丰富的是露徳之家的吕宏伟医生,他向大家简单介绍了病人们的情况,然后将志愿者们分成两个小组,分组进行探访、服务。
教宗认为,喜悦建立在慈悲待人的经验上,而慈悲待人是体验天主慈悲後的结果。因此,我们应当仔细分辨,选择圆满、有意义,与悲伤和认命相反的生活,因为这样的生活慢慢地就会成为习惯,其後果将使我们心灵麻木。
近日,美国一位基督教学者发表了一篇文章,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他人的补充总结出了5个福传建议,都是关于基督徒在给教外人传福音时容易犯的错误。一、我们太急于评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与他们谈论罪。
我鼓励你们去那里培养他们的人性,让他们在智力、价值观和习惯上得以成长,好使他们能继续前行;我也鼓励你们带去他们从未感受过的人生经验。
面对这一问题,我只能如实地用我的经验给予答复,也算是对天主的大爱报恩的一种方式吧。我如实地说出自己的心得,凡事都由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默默地耕耘,完成最后的收获。
7、在慈悲禧年期间,各个堂区择日前往教区的慈悲之门朝圣,增加对教区的归属感;同时邀请一些不经常来教堂和特殊的家庭一起参加,展现堂区的慈悲,争取让所有的教友都有机会前来经验这份慈悲。
受朱主教委托,孙振华神父在圣保禄老教堂的大门前主持开始礼仪,孙神父在礼仪中代表主教劝勉教友们:要以今天作为开端,使我们在未来一年,深入经验天主的恩宠及和好,怀着喜乐之情,聆听慈悲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