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死亡的那一刻,罗马帝国的一个百夫长看到祂在十字架上受苦,听到祂宽恕众人,亲手触摸了祂无尽的圣爱,于是说:『这人真是天主子!』(谷十五39)」百夫长的这番话跟其他人说的大不相同。
祂留给我们面饼,而祂真实地临在其中,确实活在其内,带著祂圣爱的一切风味」。教宗强调,圣体圣事不只是记念,更是事实。「在弥撒中,耶稣的圣死与复活就在我们眼前」。
斯德望·维辛斯基(StefanWyszyński)枢机和伊莉莎白·罗撒·恰卡(ElisabettaRózaCzacka)修女,他们都“通过家庭、教会和国家,从上主那里得到了信仰的无价福祉和传承数百年的爱天主的活力
20世纪,基督徒灵修出现了现代化的发展,耶稣会的古生物学家德日进神父提出:通过这世界万物的爱和敬畏态度而与天主相遇。范特勒主张,追求真理既不能脱离对爱的寻求,因为两者的主体都是天主。
此次朝圣使他们重新认识了作为三会成员的目标与宗旨,即效法圣方济各,一生追随耶稣基督,爱天主,也爱近人。
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当你能爱的时候,就不要放弃爱,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想面对未来.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需要的少.做你该做的事
十字架:横竖都是爱,交点是爱的中心。圣殿:一个贫富都能进去的五星级的宾馆。教会:去天堂的旅游团。圣经:天主撒下的宣传单,接到的就应宣传。圣号:一种简单的功夫,常练的人能自卫,也能克敌。
另一位教友表示:耶稣为爱我们,受尽了苦楚和屈辱。我们要以爱还爱,以实际行动爱主爱人。大家共同的心愿是让耶稣基督救赎的十字架竖立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他在晚祷中说:祈祷是我们爱天主、爱他人和受造界的体现。教宗来到主教座堂前时受到无数人的热烈欢迎。他在讲话中首先提到一起祈祷的美好,指出教会的动力是不知疲倦地在回应天主中重建。
国际明爱秘书长弥额尔·罗伊(MichelRoy)说,在印度,不同层面的掌权者害怕基督徒价值观。 他说:「慈善事业使人平等,为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特别是在本地层面带来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