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天时间里,近30个课时里面两位神父从人对天主的认识、尼西亚信经为讲授内容,以救恩史为主线,讲论了信仰、礼仪与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信经在教会中重要地位,并结合神父自身的牧灵经验以及教友在课堂上提出的实际问题
午餐后,袁神父和教友们又驱车到毛庄教堂看望了史瑞涛神父。
一些上海教友家庭,主动邀请其到家中共度佳节……张嘉佐、李史宛、糜春红、朱国栋等教友家庭,都把好吃的东西省下来送给那些困苦的人……,他们深情地说:“孤独的人,我的兄弟姐妹们!”
礼仪中恭读耶稣受难史,很多教友愧悔己罪,立志埋葬旧我,更新灵性生命,仿效耶稣基督,勇敢传扬福音。圣周六复活前夜,在隆重的礼仪庆典中16位慕道者加入了教会大家庭,获得了新生命。
在席间三姑谈吐文雅,并且回忆了自己的父亲曾经如何支持与协助年仅20多岁的波兰籍神父-史拉多进行福传。当年仅25岁史拉多神父为了福传事业而在城口龙盘村遇难时,三姑的父亲万分地悲痛。
玫瑰经十五端是人类救恩史的缩影,圣母是救赎普世的最忠实的合作者与参与者。所以,其子耶稣的喜乐、痛苦、光荣也就是她的喜乐、痛苦与光荣。
今年圣神降临瞻礼,我在河北任丘市史庄堂里认识了一位年近八旬的新教友,他向我讲起了他艰难的寻主之路。他叫田福生,生于任丘市南芦张村一个贫苦家庭。他的幼年正值军阀混战时期,家穷只能用野菜充饥。
但是,我们用充满望德的目光,可以从基督的受难史和痛苦中看到所有煎熬着人类的邪恶。因为,因着复活,上主不仅取缔了世界的痛苦和邪恶,而是彻底战胜了它们。邪恶的专横完全不同于天主之爱的全能。
圣史路加在这个主日给我们呈现于纳匝肋会堂中的耶稣。纳匝肋是祂曾受教养的地方。
7月7日,本报为此采访了《日本天主教周刊》的资深编辑松隈康史先生。松隈先生为本报读者介绍了这家医院的背景。《日本天主教周刊》曾经两次报道了该事件。